12月份哈尔滨下了一场大雪。道路两旁厚厚的积雪告诉每一位游客,这个东北重镇已经进入严冬,要到明年春天雪才会融化。但是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章雷正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一起工作。
“为了这件事,每个主管都要扣500元。当我们发现问题时,我们必须立即解决它。我们不能拖延。过程中一定要有松懈。”章雷用东北口音向几位主管和十几名客服人员宣布,声音有点尖。
章雷合伙人孟凡华表示,这很正常。他不着急。如果他真的生气了,还是挺吓人的。“大家都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这也是东北的一个特点,不适合人。”
在哈尔滨平房区的办公室内,张磊(右二)正在和几位主要团队成员讨论工作。(摄影 多福)
每年10月,黑龙江水稻收割完成后,都会启动第一波新稻销售,这也是章雷和他的团队最忙的时候。三个80后初中生,这个兄弟般的电商创业团队,创造了今年单日卖出9万单米的记录。而且他们预测2020年全年销售额将非常接近3亿元,“今年最后一周可能会有突破”。
初中同学一拍即合 返乡创业做电商
三所性格迥异的初中“长大了”齐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武昌市何山镇,为了家乡那碗白花花的米饭。
章雷是创始团队中性格最外向的,这可能和他在韩国留学有关。“我在韩国留学的时候,看到韩国有外卖服务。当时国内外卖服务还没有出现。这是我对互联网如何改变我的生活的最初理解。”章雷坦言,在回忆自己的留学生涯时,总觉得自己以后会做一些与互联网相关的新鲜、新奇的事情,虽然他的专业是机械。
毕业回国后,章雷在石家庄做销售员。虽然这是一份机械行业的销售工作,与他的专业有关,但章雷总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回老家武昌聚会的时候,我和“法晓”郭湘楠、孟凡华随便聊了聊家乡饭的话题,说城外的人越来越难吃到纯正的东北武昌饭了。由于五常大米受自然环境和生长期的限制,产量比其他品种小,但口感和营养都很好,需求量总是很大。因此,市场上的供应一直是混合的,大米的质量是通过其他大米品种、抛光等生产和销售方法混合的。
郭湘南在分析当时的情况时说:“我们当时的想法是东北大米全国知名,只要质量稳定,价格合理,就能顺利卖出去。“没想到,我们寄予厚望的线下超市渠道上来了,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创业之初,资金量已经吃紧,传统线下渠道支付周期过长,使得刚尝试创业的三位小伙伴很快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局面。
“我们规模小、品牌弱、资金实力差,唯一能为想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机会的平台和渠道就是电商。”章雷当时就确信,发展迅速的拼多多正在被消费者认可,应该重点关注拼多多。
2017年上半年,性格外向爱说话爱笑的章雷和性格沉稳内敛任劳任怨的孟凡华辞掉工作,从石大回到武昌,正式与已经在家乡工作的郭湘南集结。
守土有责, “我愿把后背给你”
确定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品牌和定位就是三个人面临的问题。他们决定使用品牌——棕榈中和,成立于2016年,意思是“手掌中的小苗”。所有的包装设计都要年轻化,符合品多多年轻人的受众。
“虽然选择了平台,设计了产品,但我们心里还是很迷茫,因为从来没有人接触过电商,只能自己摸索。”孟凡华回忆起三年前第一次接触网络时的情形。“2017年初秋,我们卖出了第一笔订单。”
在采访中
他们开始自学运营和艺术设计,白天做客服,晚上自己收拾行李,有时甚至自己装车。幸运的是,他们每天都在不断进步。
第一天卖了两个订单后,随着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到来,张忠和官方店的五个订单、十个订单、几十个订单、几百个订单的订单逐渐增多,关注的粉丝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品牌。
“棕榈中和”品牌站稳脚跟后,他们推出了“三米粒”品牌,产品LOGO采用了三位合作伙伴的卡通人物。章雷说:“推出‘萨米粒’品牌是对的,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给我们留言,说LOGO看起来很可爱,所以我们就下单了。
随着订单和销量的增加,公司的规模开始扩大。公司一号员工小丽说:“刚来面试的时候,我担心公司发展不起来,但是下班的时候,老板还在工作,看着他们这么努力,我会更加努力。”
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大家有限的精力需要更加集中。所以三人分工明确:章雷担任运营总监,全面掌控店铺的运营策略;孟凡华专注于生产和加工;湘南专注于米源的控制和传统渠道销售。
g>张磊认为公司现在仍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每个出现的问题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解和解决,一个疏忽很可能造成店铺的巨大损失。(摄影 多福)
据了解,他们平时见面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定期通过视频进行沟通,因为每个人自己那一摊事已经非常饱和了。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但都能给其他成员极大的信任,每个人都能做到“守土有责”。用郭向楠的话来说就是,“我愿意把后背给你”。
打造超短链 拼多多助力东北好货走向全国
创业者是年轻人,员工也一样是年轻人,一号员工小黎也在公司的成长壮大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她从普通员工成长为数据部主管,“公司两三年就有这样的发展规模挺不容易的,老板们都在‘挑灯夜战’,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责任心”。
经过2017年的试水后,掌中禾在2018年正式提速,公司销售额从第一年的5000万元,跃升至2020年约2.5亿元。
全公司的拼换来的是掌中禾的快速成长。在拼多多现象级产品“万人团”活动中,掌中禾的一款商品曾经在2019年创下了日销近9万单的纪录,“要不是担心无法按时发货,我们当天突破10万也是有可能的”,张磊透露,他的梦想就是想把糯米、玉米、杂粮等更多黑龙江好农货卖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上。
与销售额同步增长的,是掌中禾位于哈尔滨前置仓的仓储面积。
“2017年他们在哈尔滨没有仓库,经常是‘车对车’地装货;2018年我们合作租了一个2000平米的狭长小仓库,2019年换到现在这个6000平米的半自动大仓库”,中通云仓哈尔滨大区运营经理田春雨笑言自己是掌中禾成长的见证者,起步阶段甚至不愿做他们的生意,当时量不大,而且大米也很沉。
所谓“车对车”是指,掌中禾将贴好单的快递从自己的小车直接搬到快递公司的大车上,这时张磊和同事们都需要自己上阵搬货。
中通云仓哈尔滨分拨中心内,张磊(右一)、孟繁华(左一)、郭向楠(右二)和田春雨(左二)一起讨论大米的包装问题,如何在运输过程中减少破损率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指标。(摄影
多福)
▲ 团队成员平时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一旦凑到一起就必须解决一两个棘手的问题,这已经成了大家的默契。(摄影 多福)
目前哈尔滨前置仓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扩大到1万平米。而且,哈尔滨的前置仓就设立在快递哈尔滨分拨中心之内,消费者下单之后,直接在仓库内打单、贴单、分拣、发货,极大节约了物流和时间成本,缩短了消费者从下单到收货的时间。
整合供应链体系 原产地直发模式走俏
掌中禾不断提升的发展速度,对整个供应链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磊一直在思考黑龙江优质农产品如何优化流通体系,更好地走出黑龙江。黑龙江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农产品流通存在局限性,流通环节多、渠道长、损耗大、成本高。“只要一下雪,快递就面临瘫痪的问题,外面的车进不来,里面的货出不去。”
在以往的流通系统中,大米从成熟之后,要经历收割、原粮清理、比重去石、碾米、抛光、色选、包装,再到各级批发商。张磊认为,“每个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通过层层加价,就会造成农民‘卖的便宜’和消费者‘买的贵’的现象。”
张磊受到了拼多多农产品“原产地直发”模式的启发。为了建成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电商模式,他和创业团队正在创立“龙江好货超短链”。
一方面,积极和黑龙江本地龙头企业合作,从源头上把控大米质量,实现大米原产地快速生产、加工、存储和发货,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是当年的新米。
另一方面,走出五常,稳固在哈尔滨的前置仓,同时在国内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积极寻找可以合作的云仓,争取做到“东北大米,全国发货”。
前不久哈尔滨一场大雪,让快递中断了几乎两天时间,看似不长的两天对电商来说是致命的,这也更加坚定了张磊在黑龙江以外建立云仓的决心。
扩大战线意味着经营上更需要精细化管理,管理层的压力会更大。张磊在办公室发现流通环节上出了问题后,对孟繁华、郭向楠以及几位主管发了一通脾气。
“张磊现在压力最大,有时情绪不好是正常的,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大家都互相包容,以前如此,以后还是如此”,孟繁华指着墙上一幅贴满了小红旗的中国地图说,“小红旗是我们消费者所在的地区,从2019年就不再贴了,所有的城市都触达了,张磊的付出是最大的。”
▲返乡创业的三个初中“发小”,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黑龙江的好农货卖到全国,他们觉得电商销售的小包装最适合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的小伙伴加入到返乡创业的道路上来。(摄影
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