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聪明?
贝塔?投资收益一般可以分为Alpha收益和Beta收益。Alpha指主动投资收益,Beta指被动投资收益。聪明的
Beta,即在被动跟踪指数时,加入一些主动研究,使成分股及其权重更加合理。投资成本低于主动基金,但收益可能高于被动基金。简而言之,就是把我们过去认为的阿尔法
实施测试版。
大型基金公司正在智能Beta的赛道上争夺布局。业内指数管理规模最大的华夏基金和Smart。
Beta领域的知名国际组织Rayliant Global Advisors近日联手推出两家专注创业板的Smart公司。
Beta产品有创业板低浪蓝筹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创澜ETF”)和创业板动量增长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创澜ETF”)。据悉,创造蓝筹股和创造增长是Smart的两大优势。
Beta基金于5月6日正式发售。
荣膺:产品定位清晰,力争长期收益战胜创业板指
创创成长ETF拟任基金经理、华夏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表示,这两个产品的定位和特点比较明确:一是团队看好创业板等小盘股今年的行情,产品是以创业板股票为样本池的指数基金;第二,现有的创业板指数基金大多采用市值加权,可能存在一些长期问题。如果今年市场很好,散户对创业板股票的参与度会很高,股价的反应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理性较低的情况下,追涨追跌的现象会更加明显,而Smart的准备。
贝塔指数是对选股加权方法的改进。
在荣荣看来,创业板股票有两个特点,一是高成长性,二是非常明显的新兴行业属性。
创造蓝筹选股有两个角度。一是高质量,筛选报表更健康、公司运营更好的股票;其次,低波动,希望精选个股不要过度炒作。其中,质量是最复杂的因素,可以细分为四点:
一是资产周转率和盈利水平;
二是财务报告是否扎实,是否存在财务报表操纵等问题;
三是扩张是否稳健,是否存在并购过度扩张。比如创业板很多公司就是靠并购成长起来的。后期并购带来的资产利润无法弥补前期投资,往往计提商誉减值。因此,在相同的利润水平下,选择利润来源于内生增长而非外向并购的企业更为可取。
第四,考虑到违约风险和资金压力,创业板很多公司面临资不抵债、高杠杆的情况,低违约的企业要筛选掉。蓝筹选股以市值前30%的创业板股票为样本池,选取前50名的质量因子和波动因子。
创造性成长是以成长因子和动量因子为指标,从另一个角度刻画和选择创业板股票。增长因子主要考虑季度增长指标进行样本选择。比如可以选择季报中增长趋势较好的公司进入样本池;动量是考虑到虽然a股有很多短期反转,追涨后会回落,但长期来看,很多有基本面支撑的股票会被投资者长期低估。优胜团队用这两个因素来描述,旨在寻找成长型创业板股票。
与创业板指数、创50指数相比,创建成长指数、创建蓝筹指数完善了编制规则,其功能的年份和场景各不相同。打造蓝筹股规避投资陷阱,适合资产保值,长期回报率较高;创业板股票的基本面真正增长时,增长才是光明的。
荣蓉认为,无论创业板还是创50指数的设立规则,核心都是市值和流动性筛选。创业板是指剔除流通中市值特别差的股票后,按照总市值对剩余部分进行排序;创50是创业板100只股票中的第二个流动性筛选。蓝筹ETF和成长型ETF在成份股的抽样方法上有所不同,分别侧重于质量因子、波动因子、成长因子和动量因子。在加权方法上,除了自由流通的市值,个股的权重也体现了上述四个因素的得分。
据悉,华夏基金团队统计了2012年至2018年的业绩,无论是蓝筹股还是成长型ETF,都可以长期跑赢创业板指数和50指数。一般来说,市场上涨时,创造成长指数的成功率高于创造蓝筹股指数跑赢创业板指数的成功率。当市场下跌时,
蓝筹指数胜率较高,两个指数相辅相成。
科创板推出利好同属性股票
谈及即将到来的科创板对创业板的影响,荣盛表示,要看到更宏观的场景,短期供给不会影响同属性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事实上,科创板上市公司规模较小,部分利润不及现有公司。因此,如果他们能有一个好的定价和市场估值,从逻辑上来说,他们可以同时推广具有相同属性的股票。科创板发起的增量资金,愿意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硬核技术的投入,包括证券市场之外的银行信贷政策倾向,也会看属性相同的小微贷款企业的基本面,这是资本市场对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普遍受益。
创业板股票规模小,市值低,成长性高,估值高,波动性大。
高”特性,易受市场情绪影响,创业板投资指数化可以有效降低波动性。在SmartBeta策略下,ETF的投资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收益目标。
A股市场存在很多投资者不理性定价、错误定价的现象,短期可能会脱离基本面,但是在长期会不断纠偏而回归,华夏基金团队希望通过把握投资者不理性的投资行为,做一个更加理性的投资选择,去赚取投资者行为、错误定价产生的超额收益,这样的投资机会在A股市场上历史存在,而且现在还存在。
华夏基金Smart Beta兼顾海内外策略
据悉,2017年12月,华夏基金与锐联财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A股市场的因子投资smartbeta策略。而后者是曾与中证指数公司、深交所、上交所等合作开发A股RAFI基本面指数的“指数大咖”。锐联财智创办人许仲翔博士是引领全球资产管理业采用创新性Smart
Beta投资策略的先驱。锐联财智也被誉为A股Smart Beta投资领路人。
华夏基金与香港锐联财智的合作,最早是给机构客户开发定制Smart
Beta策略,因为机构端业绩不错,今年把同类策略用到创业板上面,做一个面向普通投资者的产品。此外,华夏基金Smart
Beta相关指数的系统也较为齐备,同时也接触很多其他Smart
Beta策略编制的机构,对海外方法论在A股适用性有着长期的研究,这也是华夏优势所在――兼顾海内外的策略,并在在A股进行本土化实践。
目前,国内市场上Smart
Beta基金市场,按照因子来看规模的话,最大的是红利因子的基金,总共有65亿元;然后是价值,49.6亿元;第三名是基本面,40亿元;第四是低波,21亿元;然后是因子组合,约有15亿元;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市值、质量、成长等这些加起来10亿原,共计200亿元,而目前国内指数基金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Smart
Beta占比约为6%,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上交所的ETF客户从2017年的50万到2018年底变成了100万,在这一轮的熊市里翻了一倍,指数基金获得了认可,原因有几方面:第一是市场环境,市值下跌,公司爆雷,大家更愿意持有指数而非个股;另一方面,A股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在进入,有效性在提高。
荣膺透露,华夏基金后续还有一些红利类Smart Beta策略产品在布局中,希望能够跟现有的红利指数有一定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