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祁位于巫溪县西北角,东与江阴的黔州、通旗相连,南与洛社相连,西与武进的横林、翠桥相连,北与武进的芙蓉相连。
玉祁平湖新城
玉祁九照
自宋代以来,它先后属于青城乡和兴道乡.解放初成立玉祁乡,1958年成立玉祁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玉祁乡。整个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80%是低洼圩区,地面高程不足2.5米,北部是横跨无锡、江阴、武进三县的芙蓉圩的一部分,建于明代。南部有分散的小集市,大部分分布在乌木河、横岗河沿岸。解放前,水利长期失修,灾害不断,大雨泛滥,小雨涝。每年——9年7月进入台风季,暴雨,是威胁圩区的主要灾害性气候。20世纪90年代初,大坝因大雨决口,导致大面积洪水。
黄泥坝于1991年溃决。
玉祁乡镇企业发达,原有乡镇有电梯、农机、晶体管、镀锌、高频焊管、电珠、布纤维、家具等17家工厂。著名的玉祁酒厂也在境内,生产双套玉祁葡萄酒。
它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江南很有名。
玉祁啤酒厂
玉祁历史文化丰富,玉祁老街“应龙街”建于明朝正德.
在,它是典型的江南乡镇老街,两旁是一排排传统民居。这里曾经是玉祁.的政治、经济、商业中心,老街的酒肆、茶叶店里有很多建筑,街上的外挂店、粉墙木屋、流水古井,在现代化城镇的紧要关头,依然在观望。
玉祁舞龙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玉祁里舍古村
玉祁舞龙
玉祁著名的历史人物包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冶方,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
孙冶方故居
薛暮桥纪念馆
以下是玉祁:的一些地名和历史渊源
离石——自然小镇名称。以前叫芦社,后来叫里社,以前叫里社。
武穆村——是行政村名。1958年,以武穆地区名称命名为武穆大队。1983年,改为五木村。过去,五块牧场横跨运河两岸,面积比现在大得多。从《五牧薛氏家谱》和《强氏家谱》开始,玉祁,洛社和武进翔宇的部分地区应该是五大牧场的区域。南宋诗人
杨万里宋光宗赵盾元年(1189年),我乘官船,途经五牧,虽然
已是二更时份,却见“ 道旁火炬如昼明”,可见当时的五牧已比较繁华。元代时,五牧是朝廷在无锡境内设置的十四个“急递铺”之一,明洪武年间裁撤五个,但五牧仍得保留,所以,那时的五牧叫
“五牧铺” 。而且,五牧的驿站是“腰站”,规模较大,清康熙年间因接待费用超支还受到户部补贴。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两位部将 尹玉、麻士龙
曾拒元兵战死于此,留下了“ 英雄战攻驻守之迹 ”。
金 巷——村名,以金姓得名。
下坝村——村名,因位于河坝北面,故名。
范绛巷——村名,位于高绛,且以范姓得名。
余庄巷——村名,“薛宇照”原为人名,因最早居此,得名宇照巷。后演变为余庄巷。
黄泥坝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境内黄泥坝(村)命名为黄泥坝大队,1967年改名红星,1982年恢复原名。1983年改设黄泥坝村。
跳板村——村名,因村南河上用跳板代桥,故名。
李稍湾——村名,该村位于河湾处,且以李姓得名。
万里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万里高级社社名为万里大队,1983年改设万里村。
葑 庄——村名, 明嘉靖年 间,杨姓到此定居,原名富庄。后演变为葑庄。
东 柳、西柳——村名,元初,柳姓自五牧迁此,分别居于东、西两处,故名。
彭丁桥——村名,清同治年间,彭、丁两姓到此定创居,合建三节木桥,故称。
朱赵巷——村名,以朱、赵两姓得名。
汤 巷——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礼社大队,1967改名东风,1982年以驻地礼舍(自然镇)更名为礼舍大队,1983年改设礼舍村。
后 造——村名,清初,原有前造村, 咸丰 时被毁,重建宅于其后,故名。
瓦薛宕——村名,此地多瓦屑。又因薛姓得名瓦宕。
民主村——行政村名,原属民主乡,1958年沿用其名为民主大队,1983年改设民主村。
徐 巷——村名,清雍正时,名陈巷。又名石桥头。解放后,以徐姓得名。
新 桥——村名,据桥碑载:原名 星桥 。 清嘉庆元年 二月重建而改名新桥。因桥得名。
施家宕——村名,原名李家村。后因施姓入赘,改称施家宕。
曙光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曙光高级社社名为曙光大队,1983年改设曙光村。
庄巷桥——村名,原名庄黄桥,后演变为庄巷桥。
下薛宕——村名,以薛姓得名。
上薛头——村名,以薛姓得名。
槽 坊——村名, 明洪武初年 ,周氏在此开设槽坊而得名。
义 村——村名,原名溪村,变写为义村。
玉东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地处玉祁(自然镇)之东,而得名玉东大队,1983年改设玉东村。
下 毛——村名,原名上毛。 清嘉庆年间 改名。
东村头——村名, 清道光年间 ,诸、沈等姓先后在此定居,取名诸家村。后以地处玉祁镇之东而改今名。
东北村——村名, 清道光年间 , 杨、张、戴、胡、薛 等姓聚居于此,因位于玉祁镇之东北,故名。
西北村——村名, 清咸丰时 ,陈姓迁居于此,因位于玉祁镇之西北,故名。
河南三房——村名, 清咸丰年间 ,陈姓第三房由西北村迁来河南,故称。
玉祁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驻地玉祁(自然镇)命名为玉祁大队,1983年改设玉祁村。
玉西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地处玉祁镇之西而得名玉西大队,1983年改设玉西村。
齐家社——村名,原名徐家舍。后改为今名。
蓉东村——行政村名,1958年地处芙蓉圩东部而取名蓉东大队,1983年改设蓉东村。
蓉湖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古芙蓉湖(湖)得名蓉湖大队,1983年改设蓉湖村。
十房村——村名,清道光时,全村仅有九间房屋,名九房村。咸丰时被毁,另建房十间,改今名。
南横河——村名,位于横河南,故名。
北横河——村名,位于横河之北。
杨家庄——村名,因位于杨家小圩旁,故名。
小南坝——村名,因位于小坝旁,故名。
六房村——村名,清初,吴姓第六房迁此,故名。
姚家村——村名,曾名天喜村、河西村。清初以姚姓改名。
朝东村——村名,因该村房屋均朝东,故名。
蓉南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原蓉南乡乡名为蓉南大队,1983改年设蓉南村。
二闸口——村名,因位于东澜港第二道闸口处,故名。
东 绛——村名,该村位于东澜港附近高绛处,故名。
蓉联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蓉联高级社社名为蓉联大队,1983年改设蓉联村。
吴慕湾——村名, 清嘉庆时 ,吴姓由 常熟县 梅里迁居于此。故名。
蓉中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境内蓉中河(河)得名蓉中大队,1983年改设蓉中村。
横 绛——村名,以村旁横土绛得名。
北张巷——村名,原名黎家巷。 明代中期 ,张姓由苏州迁居于此,为区别于其南面的张巷(属玉西村),故名北张巷。
蓉新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蓉新高级社社名为蓉新大队。1983年改设蓉新村。
新任家村——村名,1923年由任家村村民分迁于此,故名。
蓉丰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地处芙蓉圩而得名蓉丰大队,1983年改设蓉丰村。
莫家港——村名,该村位于西澜港旁,且以莫姓得名。
蓉西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原蓉西乡乡名为蓉 西大队,1983年改设蓉西村。
南谢村——村名,原名谢村。后分迁另一村称北谢村(属顾北谢中的一个小村),又改称南谢村。
顾北谢——村名,为顾家、北谢两小村的统称。
汤许家——村名,以汤、许两姓得名。
郑家水产场——场名,1959年在曹家圩成立水产场。1960迁于玉东大队郑家宕村附近,因无专名,1982年以郑家(村)命名为郑家水产场。
玉祁地名图
参考资料: 《无锡县地名录》、《无锡市地名录》、地方志及部分网络文献,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因精力和材料有限,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遗漏之处也请补充;如希望做一期您的家乡篇,可私信联系,有优质的家乡图片希望可以私信发我,小编也将在图后备注来源;
各位亲,别忘了关注+点个赞哦,如果认可小编的努力,可以打个赏哈[奸笑],感谢!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洛社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梅村篇 ;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南泉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 ;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蠡园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新安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阳山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安镇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前洲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雪浪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鸿声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东亭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硕放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老城区篇中(里弄文化);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老城区篇下(角落一隅);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老城区篇上(高楼下的街巷里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