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学会感恩,其实就是回报别人为我们做的事。学会感恩,就是对得起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部公益电影《一辈子的姐弟》感动了很多人,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故事来源于生活,是1993年发生在台州仙居的感人事件。
今天的英雄名叫戴杏芬.
50岁的她和丈夫在台州仙居临海杜桥经营一家面馆。不是很富裕的生活,但是和老公一起努力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经营一家小店,有些期待,既能维持家庭开支,又能让生活变得有趣。
故事发生在1993年3月,当时戴杏芬只有20岁。初春的傍晚,戴杏芬像往常一样辛苦了一天,下班走回家,但今天我总觉得不对劲,好像有几个人在跟着我。戴杏芬没有想太多。他以为只是同行的过客,没想到。
到这三个人跟了自己一路。
离家不远,只有几步之遥。最后,在家里,这三个人还在后面。戴杏芬忍不住了。他转过身,问三个男孩:“你们干什么的?怎么跟了我一路”.
戴杏芬's的问话,让三个年轻人也愣住了。只见这三个人蓬头垢面,冷冷的像三个小乞丐。三个年轻人中的一个对戴杏芬说:“别害怕,姐姐。我们不是坏人,但是我们三个在火车站被抢了钱包。我们只想从这里走到黄岩找工作。不,已经走了很多天了。”
戴杏芬不完全相信他们说的话。
还是上下打量这三个人,看到几个孩子衣服脏,脸几天没洗,走了几天连脚都被血浸透了。这三个男孩似乎没有说谎。戴杏芬实在受不了。看到男孩们可怜,他邀请他们到他家。
戴杏芬也有父母和工人被邀请帮助这项工作。再加几个碗和筷子,炒几盘大锅菜就行了。给孩子们一碗米饭。戴杏芬回忆起这里时也笑了。"
那时候的人啊都单纯,没什么防备心,我就想着让他们进门了,歇歇脚。”是一颗善良而单纯的心,男孩们终于吃饱了。
看着三个十几岁的男孩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戴杏芬想到了帮助佛陀到最后,并把他送到西方。之后,戴杏芬为三人准备了热水泡脚,并为年轻人准备了被褥。
让他们在自己家留宿一宿。's善良的邻居担心戴杏芬会邀请坏人进入他们的家,所以他们很快提醒戴杏芬“在家里收留三个陌生人太危险了”。
只是当时的少年低估了生活的压力,又缺乏社会经验。 三个人走到仙居时身无分文,
只好过起了流浪的生活。如果没有遇到戴杏芬,谁也不知道当时的他们是否能度过难关
何荣锋不善言辞,却 把戴杏芬大姐的话在心里牢牢记住。
戴杏芬曾跟他们说过:“做生意就要讲诚信,讲诚信才有好生意。人穷可以,志气不能穷。永远要做个好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无愧于心”。
何荣锋在创业的二十年里,他辗转全国各地打工,最后来到了东北的沈阳。无论到了哪里,他都把大姐的这几句话当做信条,不断努力,成为当地家具行业和涂料行业的知名人物,
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即使自己已经成为了大老板企业家, 何荣锋始终惦记的还是那二十年前的恩情。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想要回去看望大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5月,何荣锋在仙居的生意伙伴帮忙打听到戴杏芬的消息。
显然面对当年的恩人,何荣锋实在是太激动了。 第一次见面就拿出100万元要赠予戴杏芬。
戴杏芬直接拒绝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帮助他们不是为了日后能得到他们的报答。但何荣锋总想为大姐做些什么。第一次见面后,何荣锋又邀请戴杏芬一家去沈阳旅游做客。两家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无论再忙,逢年过节何荣锋都会给戴杏芬打个电话。
同年国庆前,他又来到当年戴杏芬收留他们三个的地方―― 仙居杨府村, 二十年过去了,房子已经变得陈旧。这一次,
他拿着5万元现金和和一些补品希望能表示一点心意
。何荣锋对戴杏芬说“这次必须要收下,这是我这么多年的心愿。”。戴杏芬不忍心当面拒绝何荣锋,只好收下。但是当何荣锋离开后,还是把钱和礼品都寄回去了。
戴杏芬表示:“我知道这样做小何会不高兴,但是不管他生气不生气,我都不能收,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番天地,我很高兴,所以我没有理由收下这些东西。
他对我感恩,让我很感动 ,但我只是做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她的做法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戴杏芬和何荣锋的故事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感动,更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桥梁。提醒我们的是也应该去像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去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好人有好报,感恩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