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关村大街,你会想到什么?是通往颐和园的皇家御道、名校云集、学风鼎盛,还是科技之光的“码农”集散地?
qvj2l q49k 0/d21cc 72 eab 7e 4050 bed 5 DD e 03 b 579 BD 9 /
中关村大街鸟瞰图
中关村大街将如何“转型”?
刚刚批准的多节点项目
哪些节点将被点亮?
一起看看吧~
#“街头”前世,今生
前世
中关村大街,原名百一路,因东南有白石桥,西北有颐和园而得名。清朝乾隆年间,是一条高贵的皇家御道。
今生
目前,全长9.65公里的中关村大街是全国科教、智力、人力资源最密集的区域。这条街见证了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关村大街暴露出越来越多与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城市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短板”。
qvj2l q49k 0/91e 18 b 691 Abe 49 b2a 1a 9071 cfe 5 EC 7 F8 '/
qvj2l q49k 0/78d 0 FCCC 7651454 a 87065 c 91948 f 0 c 86 /
未来
生命力强的中关村大街一直在成长。法军了解到,此次整治有别于以往街区常规整治方式,突破环境整治局限,由“道路红线控制”向“街区空间控制”转变,打破土地红线划分,对包括市政道路、市政绿化、建筑退役等整体空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通过“重构生态基础、重归行人优先、重焕街区活力、重塑文化特征”的改造策略,建设成为科技创新高地的“城市会客厅”。此次转型升级被列为深化实施“两新两高”发展战略、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点工作。
#当“蜕变”进行时
qvj2lq49k0/1515a2922de54b0c8d0c007955b51ae2' />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
其中的几个吧
民族文化长廊
通过梳理现状绿地与人行道之间的高差与植被,采用跌级的方式种植,注重草类与开花类地被混合,营造视线通透的带状绿地、林荫走廊。由于这一节点毗邻中央民族大学,设计中还将融合民族图腾元素,展示各民族历史文化。
文教海纳
五十年代初,自北京市城市规划之始,西北郊就被确定为高等教育区,“八大学院”集中于学院路一带,中关村被中国科学院定为科研基地。项目拟设置文化展板,展示中关村大街沿线高校沿革信息。
车厢渠遗址
呼应车厢渠遗址文化,将附近无法下沉和挪移的市政管井改造为休息平台,营造休闲小广场。
除了这些节点
未来,我们还将遇见
更多小惊喜
中关村大街既承载了几代市民的情感记忆,见证了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又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周边市民的生活体验。
发改君了解到, 多节点项目将于2022年6月开工 。此前获批的 中关村大街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程目前也正在有序推进,预计2022年底投用 。
随着一个个公共空间改造项目
逐渐落地
中关村大街整洁有序、品质活力的
未来也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