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进入门槛很低,尤其是渠道。
但如果真的这样想,就会犯轻敌的错误。农业容易入行,但要做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农业的投资回报期长,喜欢赚快钱的人不愿意染指,可以说是留下了一片净土。但我们也知道,这个行业很快会面临大量的资金注入,不知道最终会是什么样子。
相比我们的小活动,或者那些投资回报率高的大投资,这些项目更容易受到关注。当然,我们也应该收起贪婪的目光。俗话说“货比货好”。
很多小商贩通过零售来做渠道,赚辛苦钱,然后通过线上渠道营销,拉一些人进群,然后狂轰滥炸,乱卖。这种渠道比比皆是。最抢眼的是直播带货的。他们销售产品的能力是我们这些小商贩无法比拟的。当时我们遇到了一家合作社,生产的梨坨,是我们家乡的一道美食。去年我们今年再要货的时候,听说有人跟象牙山大脚超市直播合作,几万斤的发货和生产都供不上。不知道这是哪个大脚。
“在家卖蘑菇鸟怎么样?”我告诉我哥哥,蘑菇鸟是我家乡院子里常见的植物。它的学名是金灯。我们年轻的时候,太苦了,吃不下。我们说霜打了会好一点,但是我也不喜欢这个东西,但是我听说把它泡在水里可以治愈很多疾病。
“试试看。”
“然后每次从农民那里拿货十公斤,看市场反应。”
我们通过中间渠道从农民那里进货。事实上,我们本可以直接从农民那里获得货物,但这将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如果我们不想分享这个利润,只关注利润,我们不会做太多。转让一部分利润不是慷慨,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意更好。
前几次市场反应不错,产品卖得好,利润率还可以,开拓了新的品种。但是因为我们购买的菇鸟没有大规模种植,只是在农户房前屋后种了一小撮,卖了没几天就要开始寻找新的农户,只好另找中间商。
在我们的想象中,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存在?挨家挨户问就行了,但我们的中间商其实是有主业的,给我们找货也是赚点零花钱的一种方式,所以他们能得到的农民资源还是有限的。
另一个中间商找了另一个农户给我们供应菇禽,但是这个农户有些粗心,因为我在这里远程要货,但是我完全信任这个中间商,看不到货的质量。
“兄弟,你这一批买的蘑菇鸟水太多了。”嫂子微信告诉我的。
“有多少水?”可以说,这些产品中有一些水分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植物,肯定有水分。
“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我嫂子抱怨。
听说市场上卖的有些产品是用水浸泡的,不知道是什么原理。我们不这样卖。我们从来不称货物,也不看含水量。当我们装载这个品种时,我们就离开了。其实不是不想说,而是好像不信任人家的中间商。是的,其实就是“装大方”。
"我一磅大约扔两到两杯水."
“我明白了。”这有点糟糕。如果是天然水,可以原谅。如果是故意泡在水里增加重量卖更多的钱,那就不好了。但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中间商干的。是农民的小农意识,让我哭笑不得。这样的事情会有很多。
做生意,诚信很重要,但可能把握不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