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热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中,嫔妃们漂亮的配饰和发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这些配饰就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丝绒花的制作是一个缓慢而精细的工序,需要经过染色、软化铜丝、钩花、削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我们干部的成长和培养,和丝绒花的制作和打磨,完全一样。他们都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和创新,才能灿烂绽放。
“初心”坚守,干一行爱一行。
天鹅绒花的生产时间长,利润少。任何过程都可能需要一天甚至几天才能完成。非省级传承人赵收了几个徒弟,让南京丝绒花的手艺不至于在他手里流失。赵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材料。但是他让徒弟们全职学习丝绒制花,这让无数想向老师学习艺术的人望而却步,所以很多人只是问,有的学了一段时间就不干了,真正坚持下来的也不多。作为群体工作者,我们需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每天的坚持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找到工作任务的意义,在工作的成长中找到成就感,体验与群众沟通的收获。一点一滴的积累,可以让我们在最初的选择中更加坚定,在未来的坚持中更加坚定。
“勾条”梳理,练就精细功夫。
天鹅绒花中使用的天鹅绒条是由熟丝绸制成的。为了保证后续丝绒花的细度,我们必须先制作丝绒条,固定在架子上,然后用刷子仔细梳理整齐。这个过程被称为“钩带”。这一小步很容易被很多人忽略,但刷下去和不刷下去的最终呈现效果却大不相同。刷下来的明显会看起来更加精致有质感。干部负责日常工作不是真的吗?组织的每一项任务都是细致的,但工作中没有小事。每张表格的填写和上报,材料的撰写,都需要我们对数据和文字进行多次校对和审核,确保工作处理正确。很多常规的、细节的问题也需要提前规划,及时整理,认真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为他人答疑解惑,保证工作的落实。
“打尖”修剪,磨砺过硬本领。
“指点”是指拿着剪刀,一边旋转羊毛条,一边将羊毛条的两端剪成锥形,这是检验工匠基本功的最好方法。“指指点点”需要师傅的手和眼的熟练配合。只有熟能生巧,才能每天练出一丝不苟的手工。而要练好组织技巧,不仅需要“初生牛犊不射虎”的魄力,更需要“坚持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成功不必与我同在”的胸怀,“成功必定有我”的责任。要善于把握和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急着做大事小事,遇事不躲,不怕被打死,不推卸责任,在拼搏中磨砺自己的技能,在挫折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关键时刻能够持续、有价值的“真本事”。
“传花”塑形,务求工作实效。
在丝绒制作的最后,制作方需要用镊子将尖头丝绒条定型组合,配合铅丝、皮纸、珠子等辅料制作出所需的作品。“纸上谈兵很难得到你想要的,但你应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到。”组织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础在基层。要想在组织工作中取得实效,必须明确掌握上级领导对组织工作的期望和要求,深刻了解群众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善于从群众的情绪中看到真实的期待,从群众的悄悄话中倾听真实的诉求,使各项任务细化、务实、到位,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契合度,提高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和满意度。
丝绒花的美丽绽放,是工匠师傅们十年的汗水和心血。作为一名群体工作者,只有坚守本心,认真磨砺,实事求是,才能像“velv”一样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