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学阿宾跟我抱怨:‘我在公司里当了三四年的牛马,干的都是脏活。这个晋升主管没有选我。这真的很不人道!”
听完后,我问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他说,‘计划,但我会在任何事情上帮助我的同事。人们总说年轻人要忍受更多的磨难……'
当时我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领导不提拔他。
最后,我对他说,‘你在其他事情上花了太多精力。“你工作做得好吗?”
#01
我们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年轻的时候,要受的苦更多。
于是,很多职场新人一进入工作单位就开始事事亲力亲为,恨不得不能事事都拿在手里,以示吃苦耐劳的决心。
众所周知,公司招聘你不是为了当保姆,而是利用你的专业知识为公司赚取利益。你不能做好你的工作。升职加薪怎么办?
年轻人要吃苦,但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吃苦。尤其是不要吃这种苦,不然会浪费青春。
第一,不要吃"烂好人"的苦
很多人喜欢给自己树立“好人”。他们认为他们不能得罪任何人,所以他们对任何人都很好:他们随叫随到,他们想要他们想要的。
最终的结果不仅让自己难堪,也给同事留下了‘坏人’的恶名。
在职场,善待他人并不意味着无原则。一味讨好会让人觉得你没有原则,不值得深交。
宁可做一个有原则的"恶人",也不要做一个毫无原则的"好人"。
在工作场所,你的原则是对工作和公司负责。如果你有耐心,你不仅会失去自己的行为准则,还会失去公司的利益。老板不会重用这样的人,同事也不敢和这样的人交往。
第二,不要吃不专业的苦
公司付钱给你买你的专业技能,希望用你的专业技能让公司经营得更好。你唯一的通行证是你的专业能力,不是别的。
领导对你的考察,一定要看你是否胜任工作。如果你在其他琐事上花了很多精力,哪里有精力把工作做好?我没有做好我的工作。怎么做才能和领导争取升职加薪?
公司的运营也是一条流水线,你负责的环节也关系到别人的工作进度。如果你不够专业,你会经常在你负责的环节掉链子。同事只会觉得你能力不强,伤害了别人和自己,我怕你对别人敬而远之。
第三,不要吃意气用事的苦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跳槽率这么高?一部分原因是冲动。
有时候,领导的训斥,同事的抱怨,客户的无理取闹,都可能导致“离职”辞职。
新东方创始人余说:“在任何行业,只要你进入前十,你就是专家。”
我们要在让自己成为专家的道路上吃苦,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
社会上没有真正冷门的专业。
养猪有前途吗?北大才子陈生,就把养猪这个行业做到了上市公司。
保洁员有前途吗?日本的新津春子就将保洁工作做到了极致,被称为日本"国宝级匠人"。
与其抱怨工作难找,专业不好,还不如认清现实,努力让自己成为这个冷门专业的专家,那你走到哪里都有公司抢着要。
第二,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上吃苦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我们都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学校学到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只有社会才是检验知识是否实用的"炼金厂"。
趁着年轻,一定要多丰富自己的知识,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其他知识,只要能开拓你的视野,能拓宽你的精神世界,就不要放弃这样的机会。
我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但因为喜欢健身,就利用课外时间看了很多健身方面的知识,不仅锻炼出自己一身腱子肉,还在大三找到一份健身房的兼职工作。这种多元化知识让我在职场一直受益匪浅。
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也要求我们个人能力多元化。很多人能够身兼数职,或者能快速转行到另外一个行业,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有本专业的知识,更注意培养自己全面的知识。既拓宽了自己的认知面,又能让自己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游刃有余。
第三,在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上吃苦
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俗话说: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
现在不是讲究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有才能的人,不善于表达往往都会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
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而且要在关键时刻能够充分表达自己,这样才能让对方了解你的真实意图。
口才就像黑暗里和人谈恋爱,你再有才,再喜欢对方,不说出口,对方怎么会知道你喜欢他呢?如今都是快节奏的社会,谁有心思猜你是怎么想的?
而社交能力就需要一些天赋和后天刻意培养了,更多的需要一些心理知识。学会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往往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拉进和对方的关系。
有优秀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往往都是让人舒服的人,因为他们时时刻刻会为别人着想。
在人际交往上吃苦,往往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
# 03
年轻就要多吃苦,是希望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做一些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事。
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
没有把吃苦的劲放到真正使自己成长的事当中,而是试图用外在的吃苦掩盖内心的懒惰,失去的,终将是自己宝贵的青春。
年轻就要吃苦,更要吃对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