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博大精深。很多地方小吃虽然简单,但也能做出好味道,引起重视。不过,零食毕竟是零食。进入门槛低,流程简单,能引起关注的品种和门店也就那么几个。做不出好味道的店主也有生存之道。他们可以把零食和感情绑在一起卖故事。如果这条路走得好,它将是一条宽阔的道路。
老朋友艺鹭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每次聊起旧事,柴火馄饨和腌鱼都会和奇形怪状的青春一起出现。这时,柴火馄饨不仅仅是饱腹或品尝的食物,更是连接记忆宝库中几件大事的标记。
艺鹭说,南京还有一家卖柴火馄饨的店。味道和以前一样好。有空请邀请我去看一看。
我知道有两家卖柴火馄饨的店,一家在中营,一家在三条营。虽然卖的感觉不一样,烧柴火也一样。艺鹭说的应该是《中影》里的这个。
2017年10月中营柴火馄饨
小馄饨
这家商店的馄饨很令人满意。价格和味道都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我能记得的是店里招牌的柴火灶,被柴火熏得漆黑的门头,还有堆在店门口各种颜色的木头当燃料。这是店主的事。柴火馄饨不只是馄饨,而是有感情的馄饨。
说起过去的柴火馄饨,看看这家店的设备,真的保留了很多过去的东西。
记得在南京经常看到柴火馄饨,大概80年代中后期。当时没有柴火馄饨店。老板们大多来自皖南农村,所有的家当都放在挑担上。杆子的一端是炉子和锅,另一端是放碗和调料的小柜子,杆子的两端挂着一张折叠桌和两条细长的长凳。
小时候看着老板拎着扁担拎馄饨的过程,对我来说,就像看着变形金刚变身一般的享受。就是这么一根扁担,放下来就成了摊子。太有趣了。
馄饨篮上的锅很有特色,按照现在的话叫鸳鸯锅。锅的两边同时烧着水。一面是开水做汤,一面用来煮馄饨。因为馄饨皮上有面粉和碱,煮的时候面粉和碱会融化到水里。如果汤底用这样的水洗,从味道到口感都不清爽,所以这款鸳鸯锅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馄饨的品质。
有朋友说鸳鸯锅一面煮骨头汤,但我记得从开水变成骨头汤基本是馄饨扁担演变到馄饨推车和馄饨店之后的事情。馄饨店的演变是个有趣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可以具体讨论。
2017年11月
用柴火煮的馄饨,我觉得没有其他燃料煮的馄饨好吃,因为柴火在燃烧热值上没有什么显著的。即使木头燃烧后闻起来像木头,看看炉子前那堆五颜六色的木头。有拆解的旧家具,简易包装的木条,旧地板,旧密度板。看到这堆木头,恐怕有点不太愿意谈燃烧后木头的香气。况且木头就算香,也不能在馄饨里煮吧?
的确,在过去,馄饨挑担的时代,当时的燃料是柴火。我觉得不是柴火能给馄饨带来好味道,被老板看好,只是不得已的选择。一方面,拾柴烧可以在不花钱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如果你想买煤,你需要煤票。农村来的馄饨老板没有煤票。
不得已,过了几年,被绑在历史、传统、感情上,打包成故事卖,真的很有意思。
2019年8月
中营位于南京南部的老门洞。随着近年来老门洞旅游的发展,普通馄饨已经成为一个有着柴火情怀的网络名人。生意好了之后,馄饨店变胖了。结果馄饨店原来的老板被赶走了,店铺换了老板做。
老店开得悄无声息,却只是用红砖搭了一个新的烧柴灶,或者卖柴火馄饨。
2019年8月,他搬到了衷心桥的馄饨店。
原来馄饨店老板大概是被赶走后不甘心。他在300米外的心腹桥重新开店,在从中营到龙翔再到心腹桥的路线上贴了几个牌子,怕他的老主顾找不到他的新店。不知道新店馄饨的味道是不是变了,不过这个地方好像不允许打柴。没有柴火,我不知道如何继续这个故事。
我没有吃他的新店,也没有吃新开的老店,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感情吧。
新开的老店似乎生意不错。没人在乎谁拥有,也没人在乎馄饨好吃不好吃。大家关心的是:我去过南京,一家著名的网络名人柴火馄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