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民营创业企业能去吗,民营企业创业难吗

  

  自信是事业和成功的基础。信心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日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民营企业提振信心研究报告闭幕会上,知行合一的北京阳明教育研究院老师从中国六大名著(《易经》101001《传习录》)中提炼出一句话,对民营企业提振信心、创新发展的诸多可能性提供了一些思考。   

  

     

  

  “一阴一阳为道”,这句话源于《道德经》,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根是阴,干是阳,万物都是阴阳,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有冬必有夏。所以,这也叫“福祸相依”,福祸相依,福祸同在;一阴一阳叫道,有危险的时候一定是有机的。   

  

  人们常说,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但在我们看来,一年的计划在于冬天,因为冬天才是真正积蓄能量的时候,而春天只是展现能量。因此,冬季植物之间的距离被拉大,危机中企业之间的距离被拉大。   

  

     

  

  “一阴一阳为道”,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危机中有机遇。如何从危机中脱颖而出?   

  

  那就是在冬天积蓄能量。0301064卦,384卦,大多强调能量积累。特别是有一卦,寓意“山是大动物”,寓意积蓄力量,造福大江大河。只有积累足够的能量,我们才能实现伟大的事业。   

  

  今天,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经历风雨甚至惊涛骇浪,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所以,学习《中庸》给了我们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所从事的事情,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大势,危中有机,山中大兽。   

  

  从《大学》来看,企业家坚持长期主义是完全可能的,这是企业家自信的表现之一。   

  

     

  

  “知行合一”源于阳明心学。   

  

  通过企业家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广泛实践,我们懂得了知行合一的本质是知行合一,知行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如果有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有真正的行动;如果没有真正的知识,就一定没有真正的行动。   

  

  进一步说,知行合一是“知难而行”,而“知”是最难的,因为有真知,有真行。所以,只要知识水平提升了,行动水平必然也会提升。   

  

  这就是“知行合一”,真正的着力点是“知”,有了知,自然就有了行。   

  

  因此,在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家带领干部员工围绕企业使命,不断地升级探讨,达到上下同心是可能的。,那些想要同样东西的人获胜,这是企业家信心的第二个体现。   

  

     

  

  003010“性善如水,水为万物之善而不争,是万恶之人,故胜于道”,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道在低处,道在为人民服务的地方。.   

  

     

  

  所以,从《易经》的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企业同行思维模式上的差距,并尽力弥补,以免陷入被动。   

  

  所谓思维方式的空白,是指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结构性缺陷和方向性偏差。人太自私,太算计自己的商业利益,很难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因此,同行思维模式的空白空间是企业可以大步向前的地方,然后遵循《易经》“无为而治”的教导进行战略创新。   

  

  什么是“不劳而获”?   

  

  本质是跟风顺流而下。就像我们坐在船上顺流而下,可以用最少的力气走得稳而远,因为河水会把我们托起,送我们到远方。   

  

  “无所事事”意味着找到河流,“无所事事”意味着下到目的地。   

  

  因此,企业家顺势而为进行战略创新是可能的,战略创新的本质就是回归天理、天道。是企业家信心的第三个体现。   

  

     

  

  《易经》有句话说:“第一,敌人打不赢,我们打不赢。”首先,我们应该建设自己,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打败,然后我们应该等待打败敌人的机会。   

  

  许多企业   

正的成大事者,与其四面出击,不如养精蓄锐。

  

  

因而,企业家可以遵循《孙子兵法》的教诲, 从更广阔的视野中审视当前的格局,坚守战略定力把握战略主动,是完全可能的。 这是企业家信心的体现之四。

  

  

这句话,源自于《中庸》。对于“中庸”这两个字我们是这样去看:“中”代表着人性的本然状态,“庸”代表着人生的自然展开,中为本,庸为用。

  

如何接近“中庸”呢?去掉心中的不明和贪欲,回到原本清澈的良知。凡事行有不得,反求诸其身。

  

今天商业环境不断变化,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滋生了很多抱怨,我们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停止抱怨,开始行动”。

  

因为,一个身体强壮的人,面对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都能够从容应对,而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则会经常抱怨环境的冷暖不均。

  

所以,遵循《中庸》的教诲, 反求己身,建设自己,停止抱怨,开始行动,让企业充满能量是可能的。 这是企业家信心的体现之五。

  

  

“富润屋,德润身”,这句话源于《大学》,厚德载物,生财有大道。

  

道只有一个,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密码之一。《易经》所阐述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阳明先生龙场悟道,《道德经》所阐述的道,中庸之道以及大学之道,都是同一个道。

  

道就是企业家的格局与境界,展现为企业的使命与哲学。

  

  

每一位企业家都可以提升自己道的层面,升级公司的使命和哲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企业“走正道,行王道,致良知”都是可能的。 这是企业家信心的体现之六。

  

这六个“可能”,代表了我们通过学习中华经典所形成的对于当前这个时代的信心、对营商环境的信心、对于自己企业的信心、对于我们个人人生事业的信心。

  

我们坚定地相信,作为民营企业,坚持长期主义是可能的,企业上下同心是可能的,顺势而为战略创新是可能的,企业在艰难的环境中把握战略主动是可能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停止抱怨,充满能量是可能的,“走正道,行王道,致良知”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