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主来说,利润是首要考虑因素,没有利润的公司将面临破产的风险。然而,正是因为一些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犯了错误,这违反了法律法规。但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税务机关可以利用大数据快速发现企业存在的税务问题,谨防税务稽查。什么样的情况会被税务机关盯上?下面这篇文章告诉你。
首先,商业活动是真的吗?企业是否真实反映了所有的经营活动,是否有账外业务?很多老板认为只要账本滴水不漏,就不会被发现。账外业务不用交税肯定能赚更多的钱,但是现在税务部门共享中国税收和地方税的信息,但是如果申请数据不一样,可以马上查出来。对比之后,你的生意无处可藏。
二、抵扣凭证是否符合规定?如果企业内有一些借条、一些假发票、一些与个人消费有关的发票、一些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凭证等抵扣凭证,一经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使用借条、假发票、个人发票或者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凭证,不允许税前扣除。如果你编造虚假的成本和费用,必然会导致你的收入和费用失衡。通过相应的公式,你收入的真实性需要大大质疑!如果人为调整费用(例如,本应计入当期业务招待费的项目在当地明细中归集,如办公费用等。),一旦发现,税务机关会对你的支出真实性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恶意使用假发票,还会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第三,收取的费用是否真实?成本应该匹配。非特殊微利、平销、低毛利或倒挂都将纳入评价重点!税务机关怎么知道?首先,你不能保证你的上游公司和下游公司会和你保持同一口径。使用大数据,市场已经很普遍了。如果你公司的价格比市场价低很多,还是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
第四,是否需要纳税调整?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不是会计利润,而是根据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后的余额,简称“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损失,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在扣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种扣除后小于零的金额。因此,真正的亏损企业也要按要求进行纳税调整。如果不做调整,在下一年利润弥补亏损时会弥补更多的“亏损”,从而少交所得税。
此外,会计制度和税法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年度汇算清缴中纳税调整项目较多,但实际情况未调整或不完整,不要怪税务机关把你纳入评价重点。
第五,关联交易是否遵循独立性原则?根据相关税收规定,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税务机关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或者费用,但减少其应纳税所得额或者收入的,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所以在这里,我们立即提醒广大企业主,一定要规范操作。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任何想投机的举措都会暴露在数据面前,所以做一个坚定的人,遵守法律法规才是最重要的!
多看:公司经营不规范,税务稽查心慌|创业网马上-一个专注于企业注册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