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团队具有心理优势,创业的优势和劣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编辑:企业家和普通员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它在思考。普通员工只需要自己耕种一亩三分地,但企业家要从大局出发,让整个公司发展得更好。本文作者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前在创业公司系统,经历了很多事情。结合我的经验和思考,我有一些想法。由此,我们可以借鉴历史,从“战略、人和事”谈一谈创业公司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应该遵循的规则。   

  

  #一.战略   

  

  很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总目标。然而,如果他们只关注战略,他们很容易忽视战略本身必然伴随的敌人。否则,大多数公司会出现以下问题:   

  

  有很多项目。在这里对付他们。另一端有新的项目,永远不会完成。   

  

  花了所有的时间,但最后复工后收益全没了。每次出拳都是打棉花。   

  

  树立虚假的“假想敌”,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某某龙头企业,我们要实现1000%的增长等。但我们是没有根据和自信的。其实战前所有的下属都已经投降了。   

  

  因此,创业发展的绝对关键点是:   

  

  弄清你真正的敌人是谁!   

  

  不要被自己设置的“假想敌”蒙蔽了双眼,更要注意内部管理的可控性,在外面忙的时候一定要先安全。比如,在我看来,我们公司目前有四个敌人:销售、成本、效率、新零售。   

  

  谁是我们的敌人很清楚,只要集中精力解决它。作为公司的决策者,你需要完全冷静和残酷地评估未来,做到真正的英雄主义。.   

  

  #二。人   

  

  既然已经确定了眼前的敌人,谁来打头阵,谁来运筹帷幄?当然,答案是人。优秀的决策将决定公司的上限。因此,优秀的人可以给出更优秀的决策,这无疑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致命的关键因素。按照2月8日的原则,全球优秀人才占20%左右,这些人大概率流向大公司。因此,中小企业的优秀人才将是非常关键的稀缺资源。   

  

  因此,创业公司会有以下问题:   

  

  流失率高,知识经验传承断裂,培养新人成本高,甚至没人培养;   

  

  从外部空降人才,却没有人从内部提拔,公司培养能力太弱;   

  

  让羊来照顾羊,它们就会有窝。当运气带来人才时,他们会埋葬他们。   

  

  如图,一个优秀的人才(蓝点)因为他的圈子,接触不到范围之外的信息和资源。   

  

  很多创业公司都能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优秀的员工一般不会超过两年。原因是公司给不了这些人好的上升通道,看不到未来。当公司对人才没有激励政策的时候,优先流失的绝对是人才而不是庸才。随着人才流失,如果公司的知识储备得不到保留,以后的人会再次走过前人踩过的坑,甚至达不到以前的高度。所以管理要做的是解放人才,   

  

  授予充分的地位,让其足以认清事物的全貌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授予充分的权力,让其足以调配资源推进决策执行。   

  

  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息,顶层是战略信息,底层是详细信息(哪里有漏洞,哪些问题已经暴露但还没有处理)。如果下面的信息不能整合,公司发展留下的隐患只会越积越多,最终可能影响战略的实现。因此,与其让基层员工全力以赴,还不如给他们一定的独立时间,让员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缩小信息差距,最终扫清前进路上的石头。我们不应该只仰望星空,而忘记路就在我们脚下。至于对人的管理,战士们是铁了心要攻心,但因为连队不能有效攻心,就用“劣策”制度进行管理,不要本末倒置。在早期   

  

  对于高级员工来说,一个团队还必须有“主心骨”来做出最终决策,优化团队的角色。俗话说,人无完人。这个人可能有了解业务和架构的优势,但也一定有缺点,比如他不能管理项目和培训人员。这时团队“主心骨”的角色来了,他会提出建议,改善团队中每个人的缺点,从而优化整个团队。否则团队中每个人的缺点都会继续存在,长期来看影响会很重,尤其是对于管理团队来说。   

  

  最后,公司稳定理论:当外界环境稳定时,公司核心人员无重大变化,则公司发展程度不变化。.提出   

  

  也就是公司发展缓慢的时候,如果没有新的“刺激”,无论做什么改变,公司还是会保持缓慢的发展。所以,公司要变,核心团队一定要变,否则,还是老样子。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矣。   

  

  所以,即使创始人优秀,但他没有培养出一支善于战斗的团队,大家还是各自为战,无法形成1/12的超级战斗力量。如果核心团队中有一个人参与造成“刺激”从而“改变”,那就是关键。   

  

  #三。东西   

  

  俗话说,什么都有,只需要东风(机会),就能飙到九万里。但是,如何管理一切,如何做好准备,这是很多公司仍然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上级决定做什么,下面的人也跟着做,不问为什么,收效甚微,浪费团队资源;   

  

  问题暴露了很久,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效率低下。控制亏损的商品销售定价项目成立于3月份,至今仍没有完善的方案,效率低下。   

  

  每个人都做了很多事情。   

,但又像什么事都没做,原因是在流程、沟通、会议上产生了过多消耗,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产生效益时间几乎没有;

  

空降一个经验丰富的高管,学习大公司的管理方法等,却不考虑是否匹配当前公司现状,大公司是因为其管理模式而发展壮大的,还是因为先发展壮大了才更换合适的管理模式,过往的经验是否该事项的必要因素,还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 1\. 快与慢

  

公司事项盲目求快,就会承担快带来的风险,一旦考虑不周全、匆忙上战场,其实更容易走上慢的路线,为了快速达成目标往往离目标更远。有时候,慢即是快。

  

  

电商那年,凡客陈年大笔一挥,给2010年实现20亿营收的凡客,定了100亿的目标。为了实现这100亿的目标,凡客一方面在营销上撒钱教育市场,一方面扩大品类,积累库存,什么都卖,甚至是拖把。最终拖垮了凡客的现金流。陈年查看仓库曾怒吼:谁会上凡客买拖把?但如果不是你自己大步跃进,下属何必搞那么多品类冲业绩?凡客有怎么会死在淘宝和京东崛起的风口?

  

节奏的把控是一门艺术活,快不得,也慢不得,切忌南辕北辙。这里提共一种把控节奏思路: 拆分你的快与慢。

  

举个实际中的例子,电商公司因为推广、获取流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大花销,如果出现推广效果不佳导致亏损巨大,因此管理层会急迫做推广费用的预算管理,以保证费用使用的合理性,这时候就需要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和统计。

  

于是快的事项就会变成“预算系统快速上线”,但是这个系统并非简单,无法快速实现,于是技术就会被急迫地实现系统,在需求调研、字段逻辑设计、功能实现方面都可能出现差错,最终很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系统即使上线可用了,公司的预算还是没有有效管理起来。

  

所以,在处理事项时,拆分快与慢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快的是“管理”,可以慢的是“技术”,理解技术的本质是“提高业务的效率”,大多情况并非“业务开展的必要”,业务先行,技术根据业务设计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就如早期的支付宝一样,由于系统尚未完善,都由员工们手工对账,一天10万笔交易纸质账单打印出来逐一核对,众志成城度过了一个艰难的时期。

  

## 2\. 顶层思维

  

创业成功的公司一定是拥有一个顶尖的大脑,所谓顶层思维。简单来讲,就是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否合理,是否有益还是有害;复杂来讲,就是关注事物的本质,拥有眼光独到的判断,能迅速切中要害,用有限的资源做效益最高的事情。正常人的思维极其容易关注事件本身,而导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导致所有事项都要做,不合适的事项挤压正确事项的进度!而优秀的思维则时刻关注本质,爱因斯坦也说过,

  

要在问题之上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用数据分析这一事项来说:

  

* 正常思维:统计出各类型的占比,再根据占比尝试做出决策;

  

* 顶尖思维:是否有无需统计的类型也可马上及容易解决,剩下类型即使有数据了能否帮助决策,影响该类型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从两者思维的差异性可看出:

  

正常思维是按流程、按流程做事,结果自然也是循规蹈矩,收益只能等待结果出来之后才能统计。

  

顶尖思维就是略有点剑走偏锋的味道,快速思考-快速行动,快速达成部分成果,再去考虑复杂的剩余事项,不浪费时间在无益的事情上,单位时间内效益最大化。

  

“数据分析”这一事项,许多公司都会用到,但重视数据却不会用数据,例如可能用了大价钱几十万去买一些数据报表工具,最终转化成订单收益可能只有几千,由此应了网友的那句玩笑话:不买就纯赚100%。此时最优的策略就是,十分清楚数据情报有误差,但并不影响大局的分析,暂不用购买工具提高百分几的准确率。一个伟大的元帅,在没有情报的情况下就不能杀敌了吗?

  

不,他锐利的眼光会穿过阴霾的乌云,刚好捕捉到那一丝初阳升起的胜利线索。

  

所以,一个拥有顶层思维的公司必然会快速发展,目无尘埃,心无杂念,所有时间都花在某一极点上,要说所有创业成功公司的共性,我看只有一点,那就是

  

只看本质的能力。

  

# 四、结语:山雨欲来风满楼

  

越来越多的创始人淡出了视野,正如字节的张一鸣辞去ceo的内部信写到:为了放下日常的管理工作,才能腾出时间去思考、探索远景新战略,这就是先舍去才有获得的智慧。就像古时君主一样,初期亲力亲为,中后期逐渐招贤纳士,内政外站交由更擅长的将领去执行。而现在时代最可怕的是,大多数创始人戎马半生,仍未得到一位可信赖有才学的“谋士”出谋献策,这种身旁空无一人的感觉也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味。

  

最后,用美团的王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

  

本文由 @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