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全省021名新生陆续开始报到,
在新生中,
几张“老面孔”
时不时,欢迎新生的志愿者被误认为是新家长。
事实上,
这些人都是中年申请人。
学校路桥工程技术专业
新生(退役军人,技术技能)。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70后新生刘海龙(中)和王卫东(右)在新生报到现场。
注册新生经常被误认为是家长。
在所有2003年出生的新生中,突然出现了一位从家长休息区“逃出”的家长。
当刘海龙出现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公路与建筑系的展台前时,偶尔会引来学校志愿者的提问。“我不是家长,我是学生本人。”
在整个报告过程中,这是刘海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刘海龙,出生于1978年,现年43岁。其实他是潍坊当地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然而,从9月4日开始,他又成了大一新生,未来三年将在这里度过大学生活。
“其实2007年我拿到了法学专业的毕业证,但是工作了这几年,感觉需要补充一些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
刘海龙说,今天的工作其实很忙,但他在建筑行业,他真的想找机会弥补自己专业理论和知识的不足。所以今年年初,看到退役士兵可以通过单独招生申请高职院校的政策后,他们立即做出了报考的决定。
“我很高兴被成功录取。我确实年纪大了,但多学习肯定会对我的生活有帮助。”
刘海龙对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也有自己的规划。“他在学习专业理论和知识方面可能不如男生,但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他工作繁忙,但只要他想学习,时间总能挤出来。”
42岁的“大叔”和三个同事上了大学。
在新生报到现场,42岁的王卫东是几个70后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她早上6点从济南开车到潍坊报到。报名结束后,她站在帐篷下,等着几个学生到来。
实际上,王卫东是山东高速公路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的一名会计,这次,他是以农民工身份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后被录取的。报名结束后,与学校标志性的大飞机合影,王卫东也开始适应大一新生的新身份。
报道的最后,王卫东与学校标志性的大飞机合影。
“我做了16年会计,但在一家工程企业,我也想在企业里找到更多自己发展的空间。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我还是得补上这个窟窿。”
王卫东说,所以他珍惜这次单独招生上大学的机会。
“我以前工作很忙,不知道会有机会上大学。年初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和同事讨论了一下,汇报了一下。公司领导也支持我们参加学习。”王卫东介绍,他等待的新同学其实是他的老同事,包括在公司办公室工作的80后王喜臣,分别出生于1993年和1999年的郑昌志和宋友航,他们在公司不同项目工作,也从世界各地赶到潍坊。
“其实,实现大学梦还不算晚。当你从工作岗位走进大学校园,你可能会更加珍惜这个机会。”
王卫东说,临近中午,来自全省各地的四位同事和同学终于在学校聚到了一起。“上大学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但至少如果你在学习上什么都不懂,那你现在就有公司了。”王卫东说,报名结束时,四位“新同学”商量先找个地方尝尝潍坊的肉火。
活到老学到老。
两位菏泽父老“痴迷”上大学。
今年考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四名70后新生中,年龄最大的是45岁的赵玉强,唯一的女生是43岁的吕燕燕(化名),一个中专毕业,一个高中毕业。然而,在毕业后的这些年里,两人都从未放弃过自学的机会。
9月4日当天,两位菏泽父老因特殊原因未能到场。然而,在电话中,他们仍然期待着未来的大学生活。
“我在菏泽一家工程公司工作了6年,在家带孩子5年。但是这几年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次各种考试。反正我觉得应该抓住机会学习。”
吕燕燕现在是菏泽当地一家建筑公司的副经理。事实上,2019年,她通过网上学习获得了土木工程函授本科证书。
“我中专毕业没考上大学总是很遗憾。其实两三年前就在考虑申请高职单招,今年终于下定决心了。对个人来说,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全日制学历证书,都是前进的动力。”卢燕燕说。
作为菏泽的异乡人,赵玉强的经历与卢彦彦有些相似。现为菏泽金润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考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也在青岛理工大学攻读函授本科。
“我高中的时候去当兵,退伍后参加了工作。工作了这么多年,才越来越发现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重要。”赵玉强说,公司的业务会涉及很多工程方面的内容,他这些年在工作中也了解了很多,“但总觉得自己在一些专业和理论方面似乎有些不足。”
赵玉强说,“别人都说年纪大了,但我觉得现在60岁的人都不算老,更何况40来岁的年龄正是社会的中坚,到了这个年龄,我们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学习什么,当从大学毕业后,我们的人生后半生也许能走得更远。”
最大40岁!山艺研究生迎新,
来了三位“80后”妈妈新生
9月4日也是山东艺术学院省内新生报到的日子,在迎新报道现场,三位“80后”研究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相比于其他新生的青春靓丽,她们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书法学院迎来了两位“80后”研究生,出生于1981年的刘静是高中美术老师,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她教的学生今年也考入山艺,与她同一天报到。“刚刚教过的学生,如今成为了自己的同学,我觉得还挺神奇的。”
刘静说。在知道自己的老师被山艺录取之后,学生便与刘静约定,努力考入山艺和老师在学校见面。
1981年出生的李丽今年考取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攻花鸟画方向。谈起自己的考研想法,她说这个梦想在她心底已有十年,今天终于圆梦。
“2010到2020年这10年的过程中,我参加过四次考研
,这四次考研带给我的不光是进入山东艺术学院的大门,更多的是我个人从内而外的提高,我非常感谢这段学习经历。”
李丽表示,研究生两年时间,她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孩子和学习上,“我觉得上研究生对我来说是生命中最奢侈的事情,它在时间上非常的奢侈,但是我相信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带动我的孩子。”
来自潍坊诸城的刘艳参加了两次山艺的研究生考试,并于今年考取了书法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谈起学习书法的的理由,她表示,是家人的熏陶使她走上了学习书法的道路。
“从小我的大伯大爷在乡镇刻碑,也给乡亲们写春联,也是一种缘分,从小培养起我对中国的汉字、书法的这种热爱。”刘艳说。1997年刘艳考上中专,遇到自己的启蒙老师之后,就开始正式练书法,还在学校当起了书法课代表,这一结缘,就是24年。
“我第一次想考的时候距离考试只有几个月时间,当时就觉得要去试一试,很兴奋,在考场里,其他人都比我年轻。第二次就没有那么紧张了,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刘艳认为,学习应该是内心的坚持,不应该有早晚。她认为教师是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职业,应该传授给孩子专业的、严谨的、有趣的知识和文化,把书法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孩子今年上高一,学校是寄宿制,不太用我管。我周末可以回家,平时还是希望能够在山艺扎扎实实地跟老师学习。我觉得一切应该都是最好的安排。”
学无止境
更不应该局限于年龄
祝这几位70后、80后的新生
在学校可以收获更多知识和成长!
来源: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