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支一
前两天,小姚镇草裙汤商标权的激烈纠纷告一段落,西华县草裙汤产业发展中心责令小姚镇草裙汤协会暂停维权。没想到,“潼关中国汉堡”前来接力。
日前,河南郑州、洛阳等地数十名商户反映,他们经营的带有“潼关”字样的小吃店被指侵权。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要求他们赔偿3-5万元不等。如果他们想继续使用潼关柔嘉磨商标,仍需支付9.98万元。有媒体发现,潼关中国汉堡协会官网疑似被黑,“肆无忌惮协会”的绿色字体在屏幕上闪了一地。
另据报道,潼关肉夹馍协会已起诉国内多家店铺被控使用该商标,近几个月已有210起法院公告。
地名商标保护一直是权利纠纷中的一大难点。商标是普通商标还是地理商标,使用地的表述是侵权还是善意的描述性使用,权利保护是保护品牌还是像网友所说的收取保护费,都是有争议的。
协会看似有理有据,但商家尴尬,公众反感。主要原因恐怕是协会的“吃相”太难看了。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分批”起诉全国数百家小吃店,以及丰厚的赔偿和后续支付费用,这些都很难完全解释为是为了商标保护和品牌发展,并称是“收取保护费”,这也符合很多人的认知。
不得不说,黑人协会的网站绝对是错的。然而,这种“不对称对抗”却让不少网友大呼痛快。这一幕值得深思,也说明“群众心中有秤”。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权利人当然可以主张权利,但关键在于是否正当。正如傅健律师所说,当商标的独特性与社会公共需求的普遍性相冲突时,根据商标的特点,应当让位于公共利益的需求。“保护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是《商标法》的立法宗旨。
大举维权,结果是舆论哗然,浪费了大量司法资源,最后一个地方是一片狼藉和仓促收场。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折腾,“逍遥镇胡辣汤”的口碑是不是变好了?逍遥热汤会的社会认知是否变得更“公正”了?这些都值得潼关中国汉堡协会思考。
即使协会的目的单纯是为了维护品牌,从社会效果来看,相持不下并要求赔偿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是由商标保护的复杂性决定的。侵权与否需要大量细致的梳理。如果我们只是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要求粗暴、笼统的权利,必然会遇到巨大的舆论反弹。
目前,“逍遥镇胡辣汤”或“潼关中式汉堡”不同于已有品牌的“兰州牛肉拉面”、“沙县小吃”。大多数人可能分不清各种胡辣汤和中国汉堡的区别。从法律上来说,这也是“不太显著”的,维权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也很难说。
而且侵权纠纷多为游戏能力较弱的小企业。无论是诉讼还是赔偿,都经不起折腾。匆匆忙忙,他们只能把“逍遥镇”改成“逍遥镇”。如果协会想扩大品牌影响力,利用小企业,强迫他们改变面貌,甚至倒闭,大概是不明智的。
如果真的是为了公益,更合理的做法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商家共同成长,把市场和品牌做大做强。协会真正起到完善标准、研究开发口味、开拓市场的作用,为商家提供更多的业务指导和帮助。
零食协会的“割韭菜”维权注定不得人心。说到底,很多地方特产是历史形成的,品牌是一点一点打造出来的
编辑:甘图片编辑: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