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老板要我投钱入股,老板拉我投钱入股重新创业

  

     

  

  文字|八月哥   

  

  好久不见了。最近有同学问我一些关于成立培训机构的问题。   

  

  学弟问:   

  

  1.有两个建议,一个是团队的老师。这就是团队。这一带这些人的父母资源比较好。但是股票和科技股的份额我不太清楚。   

  

  2.还有,如果我是投资人,合伙人刚才说的是我的班费按市场价比较高,然后我的绩效工资比较高。这对我来说合理吗?   

  

  3.这里总是有四个人。两个顾问,一个学习经理和一个老师。我是老师,那么我的比例有多合适呢?我是唯一在这里教书的人。如果我比例小,以后肯定对老师没什么发言权。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的投资资金是小头,那么怎么谈这个才能持有更高的份额呢?   

  

     

  

  这是我的回答:   

  

  1.发行股票可以按照出资比例和个人协议的形式约定。如果投资少但以技术(教学)为股东,可以适当增持股份。这取决于你如何与他们交谈,以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比例。一般30%左右的老师比较合适。   

  

  2.投资者并不是说某些课费高(与人情无关),投资者已经享受到了红利。工资要根据实际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来定。否则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错(比如伴侣觉得不平衡等。).但是你可以就最后期限和加薪频率达成一致(这也会给你一个激励)。   

  

  3.合伙制下,一定要有一个说了算的总揽全局,否则容易内讧。这就要求你根据几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管理能力,选择一个说了算的人。这个人可能没有最高的份额,但他一定说了所有人都愿意听的话,并对整个校园运营负责。然后,他会走上自己擅长的岗位,然后在校园长大后,再脱岗做校长管理(也就是ceo的职位)。   

  

  学弟又问:   

  

  也有一些咨询。他原本有大量的学生资源。他们拥有的这些资源算不算技术股?   

  

  答:不算科技股东。只能说有市场资源,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学生最终只有回到老师身边才有价值。   

  

  比如我手里有一万个学生电话号码。你认为这是技术吗?我觉得他的资源只能构成合作的前提,每个人都应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和资源。教授技术和服务,咨询数据和市场营销,他在市场营销岗位上从事拓展业务和寻找客户。   

  

  学弟问:'s第三点:我们应该定义一个制度来保证这个人的决策权吗?   

  

  答:   

  

  一方面,他的决策受到管理层的监督,需要和管理层负责人沟通,你可以随时监督和提出异议。然后,通常会有一个任期,你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再次投票。   

  

  学弟问:,学长我也想问。   

  

  咨询方面,他们的投资占3/5,我们老师占2/5,那么如何更好的设计股权呢?   

  

  如果股权预留,多少合适。   

  

  另外前期人少,也顺便负责学习管理。这怎么能算他们的呢?这应该算技术持股吗?   

  

  最后两个问题我没有回答,因为我很忙。我们在这里回复一下:   

  

  1.至于股权设计,简单归简单,复杂归复杂。我不是真正的金融出身,但我在一些机构做过合伙人。所以,如果你想设计股权,我只能给你一点建议,具体由你来做。   

  

  出资比例是重要依据,因为工商登记需要这个,但正式登记不是决定。你也可以签署协议,例如代表你持有股份的协议或同意股权的协议。只要双方在此签字,在不违反相关法律的情况下有效。所以股权比例其实是双方协商的结果,达到满意的程度对双方都有好处。除了五分之三的咨询费,我绝对想要   

  

  2.另外,关于科技股,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不是高科技壁垒和能力稀缺,就不应该算作科技股。这项技术,除非能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者有能力在专业机构接受专业培训,如果没有,那也只是工作经验或者客户积累。我个人觉得不叫技术,那科技股呢?   

  

  管理能力只是创业的必备条件。咨询可以由管理、行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这只是运营管理,不是技术。教学培训领域的技术是什么?一个APP完全可以上线,这就是技术。它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完整课时的课程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完成教学和培养目标任务,称为技术。   

  

     

>其他,我认为都是辅助。

  

所以,要和人合伙创办机构,一定要坐下来好好沟通了,多沟通几次,股份比例和薪资结构一定要定,最后就是如何散伙也要约定好,这样大家有个退出机制,就有个底。

  

  

最后回顾下自己的几次创业历程吧,不太丰富,不过也是值得说道说道的。

  

曾经和三个合伙人一起开了一家机构,说是机构,其实是居家办公的状态。

  

一个老师,一个技术,我是运营。分工,老师录课、上课,技术负责摄像、制作视频,上传平台,直播辅助,我负责社群运营,文案宣传,收钱催费等。结果,半年不到时间,通过社群盈利几万,这些钱用来采购设备、办公等就已经花差不多了,就在我们开展新的盈利途径的时候,技术不干了,开始谈待遇问题。

  

这里就是教训。

  

股份和薪酬的不同。

  

我们最开始合伙的时候,只有我和老师合伙,我3老师7,给老师占大头,那时候,我们的协议里其实有一条,如果后续有新的合伙人加入,股权从老师出,因为我个人认为股份是自己愿意少占的。不过,等到技术来的时候,我还是再次让出了股份,直接按照我23,技术22,老师55的比例,也就是我又让出了7%的股份给技术,我和技术的股份无限接近。

  

但是,股份定了,薪酬没有定,我和老师最开始的想法是,大家挣钱,最后按照股份分配即可,压根没有考虑薪酬待遇的问题。

  

到了年底,技术提出来要开工资,于是提出了一个方案,当时我无法接受,他说,技术、老师每人8000/月,我这边2000/月(因我是兼职)。但是其实,我们办公的地方也是我们一起出钱租的三居室,技术一个人住。

  

因为谈不拢,当时我是觉得受到了低估,辛苦服务社群(全是线上运营),制作平台(公众号运营、自媒体推广),这些到头来就是2000块,其实大家都是2000块我都没意见,只是觉得对比之下过于失衡。

  

所以,一气之下直接要退股,技术很开心,因为他觉得可以把我的股份转给他,他就可以提高股份了,所以,他和老师沟通。

  

最后,老师也觉得对我不太合理,我个人退出后,老师也和技术分开了,我们的公司就走了注销流程,合伙创业宣告失败。

  

后来我和老师一起合作在上海做了个线上英语的项目,这个就是后话了。

  

但是,这位技术最后在散伙的时候确实做得不太地道,所以设备,他全部占为己有,不再和老师结算,因为我原价退股,多少进来多少出去的,相当于没有分一分钱走的。但是设备好几万他就拿着了。老师也不愿意给他争,和我倒了不少苦水。

  

哎,一次合伙,看清楚了一个人也就够了。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现在在想想,当初还是幼稚冲动,毕竟是自己和老师最先做项目,已经盈利的情况下,后面拉技术入伙开公司,结果被技术搞黄了。

  

  

最近也在和人合伙做事情,具体不能说太多。

  

不过,感受是:

  

1、找人合伙,不能看感觉,也不能看交情,而要看双方的价值观是否一致,能否为了共同的利益放弃偏见。彼此信任。

  

2、退出机制一定要在一开始谈好,如果合伙不成,或者创业失败怎么办。没有这个,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你会发现非常非常难办。进退两难。

  

好了,希望以上对想创业的你有所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