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学分置换公选学分,江汉大学创业学分怎么算

  

     

  

     

  

  你怎么看待繁体字?   

  

  22日,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大一新生刘天怡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几百页的作业白纸黑字,关键是繁体字……”   

  

     

  

     

  

  图为刘天怡的繁体字作业。   

  

  看到刘天怡的作业,网友们瞬间炸开了锅:“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玩抄这种常规作业。”“真是神一样的老师,让学生用手抄繁体字。”“我就想问问文案们,你们手累吗?”   

  

  有网友质疑他们还在手工做作业,抄繁体字。真的有用吗?   

  

     

  

     

  

  不过,针对这种做法,不少网友表示并不奇怪:   

  

     

  

  那么,作为布置这个作业的老师有什么想法呢?   

  

     

  

  上图是布置这个作业的陈老师。陈在兰州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学位。   

  

  陈老师说,这样的安排不是心血来潮。他自己抄了《说文解字校订本》近60万字,连复杂的篆书都抄得整整齐齐。6个笔记本,200多页的笔记,正好印证了他自己的一句话,“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抄书也占了我学习的很大一部分。”   

  

  陈士银老师更表示,其实抄写的过程,也是自身知识积累的过程,能加重对文字的记忆和理解。   

  

  抄写繁体字课本只是研究“三礼”的博士陈先生许多教学实践的一部分。他的第一堂课是教学生课前与老师见面的礼仪:互相鞠躬时,双手放在腹部前,男生左手在外,女生右手在外,向前鞠躬90度迎接。   

  

     

  

  图为陈先生在校报上的倡议。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创建于1952年,是校级品牌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一名教学老师,陈老师认为学习历史的学生一定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了抵制手机对写作习惯的侵蚀,或者为了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采取的措施颇为相似,抄写繁体字的课文也不是个案。   

  

  老师要求学生抄课文练字   

  

  江汉大学《大学语文》的老师李振华要求学生抄写课文,练习汉字,并根据书写情况打分,计入最终总分,以此“逼”学生练习汉字。   

  

  用繁体字抄录 《道德经》   

  

  复旦大学大一新生上《国学经典老子》课时,老师留了期末考试作业。课程讲师徐红星教授从学期开始就定下了一个“规矩”:106名选课的学生必须在学期末用繁体字抄写老子的《道德经》,否则得不到这门课的学分。学期快结束时,每一个选择这门课的学生都学完了这门课。   

  

  中文专业作业要求抄古书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李盛华教授在开学第一堂课上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所有学生选择一本古书,垂直复制,用传统的方式,并附上笔记。这个作业占期末考试的40%,字迹工整、笔记正确、抄写完整、内容较多的作业会得到高分。   

  

  很多人认为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不能轻易丢弃。经过简化,很多词语失去了原本丰富的内涵。   

  

  还有人主张恢复繁体字:   

  

     

  

     

  

     

  

     

  

     

  

     

  

  随着电子输入的日益普及,   

  

  你还有写作的习惯吗?   

  

  以及对繁体字的研究,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   

  

  虽然不使用,   

  

  但是仍需要传承。   

  

  那么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留言!   

  

  由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书屋、聚石工等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