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英雄有三个帮派。对于创业者来说,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在自己从未涉足的领域总会有有能力的人。即使在你熟悉的领域,总会有超越自己的后起之秀。既然我们身边客观上有更好的个体,那么吸引对方加入自己的阵营,充分发挥对方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让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是合理的(如图)。
从0到1,了解更多创业必知内容:,有12门创业必修课。
#1.认同“借力法则"
“借力法则”的意思是“利用他人的力量节省成本,快速取得成功”。创业者要明白,和有实力的人一起工作,不仅能大的促进公司业务的发展,还能小的开阔眼界。“下层君主的策略会尽力,中层君主的策略会尽力,上层君主的策略会尽力”。明智的企业家,在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时,首先应该用欣赏而不是怀疑的观念去了解对方。
image handler/5b 42 ce A8-2d 76-43aa-9c 29-ba 4168135 AC 4 /
优秀的人不仅意味着能力强,而且往往意味着精神高。所以,身边的人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各行其是,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业务。这种偏执的行为不仅不利于业务事务的协调发展,还容易引起管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误解,进而影响公司管理的稳定性。
所以,企业家在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合伙时,要“对敌有礼貌”:提前和对方沟通工作职责,达成共识。相关共识不仅要指明对方应该做什么,还要指明对方不能做什么,即提前做好克制。
李彦宏早在硅谷就意识到“资本”对于创业的重要性。但他对融资事务和资本市场并不熟悉,也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后来,他在爱人马东敏的介绍下认识了徐勇。
徐勇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学位。在美国深造的十年间,徐勇先后在“QIAGEN,Inc”和“Stratagene”两家一流的跨国高科技企业担任高级销售经理,获得了优秀的销售奖项。可以说,徐勇在美国市场的营销业务和资本市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1999年11月,在纪录片《走进硅谷》首映式上,李彦宏抓住机会向徐勇发出邀请。之后,两人举行了正式会谈,李彦宏向徐勇出具了保密协议,并向徐勇说明了合作方案:要么帮助李彦宏筹集资金,以融资金额的1%作为佣金。
;要么和李彦宏共同创业,给其1/4的股份。最终,徐勇选择了第二种合作方式。
就资本运作能力来说,案例中的徐勇当然要强过李彦宏,而李彦宏也深知这一点,并积极地与徐勇接洽。尽管如此,李彦宏也并未因企业渴求资金而自乱阵脚,而是在和徐勇谈合作的一开始就向对方出具了保密协议,在合伙人对外的言行方面做到了“事前约束”。这无疑是必要且有益的。
创业也好、经营也罢,来自企业内外的风险从来不会消失,拉强者入伙固然可以增大自己的力量,但也可能造成新的隐患。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者“先小人后君子”,向李彦宏一样,就工作内容和比自己优秀的人达成书面协定,正是其以公司前途为重的明智之举。
4.突出互补性
对于创业者而言,让能力出众的人参与到合伙团队中,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促进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因此,在和这些一流人才共事的过程中,创业者应当特别注意互补性,将对方安排在对方精通、而自己未涉足或不擅长的职位上,充分发挥对方的长处。这样既有利于相关合伙组织短板的高效弥补,而且也能防止在特定领域发生“两强相争、两败俱伤”的事故。
在上述四种方法中,认同“ 借力法则
”是内在的思想前提,而启用熟人、做好事前约束、突出互补性则是外在的行事举措。在优秀的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短处和无知,固然可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但仅止于此显然是不够的。创业者要想赢得更多、更强的助力,还必须善于联合相关的特异人士。唯有让对方感受到合伙带来的价值与利益。相关的合伙团队才能最终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团队带不好,是因为你没有掌握这40条铁律 ,订阅“2018年度最佳团队管理课,谷歌、华为的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