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你的名字了吗?当一个用户熟悉的平台经常拼错,你会如何回应这个甜蜜的烦恼?近日,迪达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有趣”的网络征集,邀请网友为“嘀嗒”这个名字打造一个朗朗上口的口号,让大家快速准确地记住“嘀嗒”就是嘀嗒旁边的两个字。
这次创意邀请推出后,网友们热情高涨,争相提出口号和建议。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上千条消息,体现了网民的无限智慧和力量,展现了用户与平台深度共建的积极氛围。
早在2010年,迪达公司的五位创始团队成员就聚在一起,共同打造滴滴团。“滴答”是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想法。“滴滴答答”就像时钟指针向前移动的声音。意味着企业每分每秒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体验,让用户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成长发展。
2014年,五位创始团队成员创立了滴滴拼车(后更名为迪达公司),成为搭便车模式的先驱。“嘀嗒”一词的发音其实是汽车闪烁双灯和转向灯的声音,代表着顺风行驶的安全、礼貌、等待的耐心。另外,创始团队对这个和用户相处多年的名字倾注了很多感情,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也许“di”和“da”的发音与出租车出行场景密切相关。在“嘀嗒”之后,很多旅游平台的命名也是读音相近,写法也有相似之处,这也给创始团队带来了一些“甜蜜的烦恼”。例如,有时用户在与嘀嗒平台交互时,输入法可能会同时弹出“嘀嗒”和“嘀嗒”的拼写,用户难以选择。应用市场上也有一些想下载“嘀嗒”的用户,但页面上有很多发音和书写相似的软件,有时会不经意间下载其他旅游软件。
对于出行平台来说,建立多元化的用户沟通机制,有助于促进更和谐友好的出行体验,迪达公司也进行了诸多创新。例如,最近推出的“新旅行文化”集思广益会议邀请用户通过设置多个公开问题以及投票和公开讨论来提出建议。公众投票的结果将成为一种具体的共识,一种行为准则和礼仪,由平台进行推广和倡导,从而成为新出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嘀嗒公司产品负责人表示,用户是嘀嗒平台的参与者和共建者,是嘀嗒平台共同成长的伙伴。迪达公司将继续深化与用户的沟通方式,共同推动美好出行。
作者:张晓鸣
编辑: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