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成都21世纪资本研究院报告
假设锂盐价格居高不下,明年部分公司很可能会看到“2021年营收转净利润”的景象.
今年,碳酸锂等锂盐产品经历了三轮上涨。除了二季度相对“横盘”的状态外,其他时间大部分都在上涨。
Wind收集的上海有色现货价格显示,12月30日,国内碳酸锂价格为27万元/吨,去年底这一个价格尚不过5.2万元/吨,全年累计涨幅超过419%。
另一方面,成本端的变化极其明显,尤其是进口锂辉石的国内到岸价格从去年的每吨40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2500美元左右。
随着成本和产品端的剧烈变化,整个锂盐行业的利润率波动很大。
所以,在当前碳酸锂27万元/吨的高价之下,行业整体盈利趋势如何?矿石、盐湖两类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如何?各自行业龙头明年的盈利预期又是怎样?
针对上述问题,21世纪资本研究院、联合国商品信息提供商百川傅颖联合在本期推出专栏《21硬核投研》,以充分展现行业当前的盈利能力。
利润率排名:盐湖 锂云母锂辉石
判断原材料行业的盈利能力,不能只看产品价格的上涨,还要看成本端的变化。
锂盐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来自锂精矿,这也是制约国内锂盐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的关键。
傅颖百川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澳大利亚5%品位锂辉石中国到岸价为420元/吨,到12月30日时已涨至2475元/吨。
因此,碳酸锂生产的直接原料成本大大增加。一般来说,生产1吨碳酸锂需要8-9吨锂精矿,但按照这一原料的消耗比例和汇率,年初锂辉石成本为2180-2490万元/吨,目前成本已大幅上升至1260-1420万元/吨。
除了锂精矿之外,通常用于从矿石中提取锂的硫酸工艺还需要纯碱、硫酸、煤炭等辅料和燃料,以及每吨约1.5万元的其他费用。
根据目前百川傅颖现货价格估算结果,上述配件总成本约为26600元/吨。
换句话说,
当前每吨碳酸锂的生产成本大概在15.2万元至16.86万元之间。对比27万元/吨的市场价来看,单吨碳酸锂毛利润为10.14万元至11.8万元。
当然,这只是基于原材料消耗率、成本和产品市场价格的估算结果,不同类型的锂盐企业的利润率是不同的。
比如按照提锂原料来源,便可以分为锂辉石、盐湖卤水和锂云母提锂三大类。而与矿石提锂相比,盐湖提锂天生具备成本优势。
天齐锂业2020年年报引用英国Roskill数据显示,成本优势最高的提锂企业均为卤水提锂企业,多为南美卤水提锂企业,其次为中国卤水提锂企业,约3-4万元/吨。
以上成本排名与部分卖家给出的数据基本一致。以盐湖股份有限公司碳酸锂业务的载体柯蓝锂业为例,该公司是目前国内盐湖提锂产能最大、成本最低的产能之一。
据民生证券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柯蓝锂业采用吸附提锂工艺的总成本已低至约3.77万元/吨。
按照目前碳酸锂27万元/吨的市场价格,盐湖提锂每吨毛利可达惊人的24万元。但此前柯蓝锂万吨产能为工业级碳酸锂,较电池级产品低2.5万元/吨,实际毛利预计在21万元/吨左右。
最后一种原料是锂云母,主要集中在江西省,整体成本略高于从盐湖中提取锂。
“2020年,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将进一步升级,提锂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已有4家云母提锂企业(永兴材料、石楠锂电池、飞宇新能源、江特电气)实现了核心提锂工艺改造,生产成本从之前的10万元/吨下降到现在的3.5-4.5万元/吨。”中证指出。
该机构此前按照锂云母精矿1000元/吨调价测算的结果为,云母提锂生产1吨电池级碳酸锂成本为4.2万元/吨。
总而言之,受到进口锂精矿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目前三种提锂工艺的毛利率排名依次为盐湖 云母提锂锂辉石提锂.
至于目前盐湖提锂毛利率超过70%是否合理可持续,更多的是受碳酸锂本身的市场供需影响。
就上游原材料行业而言,当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毛利率超过50%是很常见的,suc
蓝色锂业所需的原材料来自盐湖钾肥生产的过剩。
卤。前者每年排放的老卤数量,理论上可以支撑10万吨的碳酸锂产能原料所需。相比之下,今年业内所讨论的“缺矿”问题,主要集中在以锂辉石为原料的提锂企业,其中又分为外购原料、“一体化”锂盐生产企业两类。
前者原料多通过入股、签订包销协议等方式获取,不同企业原料自给率差异较大,雅化集团等国内绝大部分锂盐企业,均属此类;后者较为稀缺,现阶段只有天齐锂业一家可以实现进口锂精矿的100%自给。
原料自给率不同,意味着有多少利润被澳洲矿商拿走。
就生产成本而言,澳洲大部分锂矿供应商的成本在400美元至500美元/吨期间,少部分企业会超过这一区间,如品位最高、产能规模最大的格林布什低于400美元,经过破产并计划重启的Altura成本则高于500美元。
锂精矿出售价格越高,矿商利润空间越大,国内锂盐企业利润空间越小,反之亦然。
外购原料型企业,其锂精矿采购按照澳洲矿商长协价格。在下半年Plibara连续三次拍卖推高锂精矿价格后,澳洲锂矿长协价普遍上调至2000美元/吨附近,而签订包销协议更多是对供应量的约束,承购价则需要跟随长协等市场价进行调整。
自有矿,原料自给率高的企业,则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锂精矿带来的成本抬升问题。
以天齐锂业旗下的格林布什矿为例,其锂精矿不对外出售,只供给美国雅保、天齐锂业两位股东。
按照天齐锂业此前问询函回复情况来看,“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锂精矿销售定价机制,化学级锂精矿的定价采用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半年定一次价格(一般在每年的1月、7月确定下一个半年的价格),具体定价采用最近一个季度的外部机构公开报价为基础,同时考虑大宗采购折扣。”
相当于,天齐锂业获取的锂精矿成本很可能会低于市场价格,以及澳洲其他矿商的长协价。
即便文菲尔德的锂精矿按照市场价出售,那么多出的利润则会留在公司自身。
而该公司为天齐锂业并表子公司,锂精矿业务所产生的利润,更多是在上市公司体内分配。
#### 矿石、盐湖提锂龙头业绩预期不同
原 料自给率、原料来源不同,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和盐湖股份2022年的盈利预期也产生了明显差异。
先说盐湖股份,公司比较吃亏,因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钾肥,同时营收规模过大,锂盐业务对公司报表层面的带动相对有限。
即便按照当前工业级碳酸锂25万元/吨的高价计算,其子公司蓝科锂业1万吨的产能对应的货值亦不过25亿元左右。
有利的方面是,蓝科锂业新增的2万吨碳酸锂产能将于明年逐步释放,届时对盐湖股份收入、利润两端的拉动效果会明显增强。
只是,蓝科锂业还有另一重要股东科达制造,后者此前便以48.58%的比例确认对其投资收益。
考虑到已有收入、利润基数的因素,蓝科锂业对科达制造的带动会明显高于盐湖股份。
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两家矿石提锂龙头差异会较大,前者胜在锂盐产能规模大、已经向产业链下游动力电池等领域延伸,后者优势则在锂精矿成本低、锂盐原料自给率更高。
而就现阶段行业表现来看,利润主要集中在锂矿、锂盐环节。
业内流传的一份头部券商沟通纪要情况显示,该机构对天齐锂业2022年的预判已达到“锂价中枢18万,明年业绩70亿元”的水平。
这非个例。信达证券今年12月中旬首次覆盖天齐锂业的研报预测结果为,2022年净利润为62.47亿元,对应每股收益4.23元。
相比之下,四季度卖方机构对赣锋锂业的2022年利润预期多维持42亿元至59亿元之间,少数机构预期超过60亿元。
造成上述预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上述盐湖、矿石提锂成本不同,以及锂精矿上涨对锂盐企业的冲击成本不同。
另一方面,也包括了一部分产量提升带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预期。
以天齐锂业为例,目前锂化合物年产能4.48万吨,其中碳酸锂产能3.45万吨、氢氧化锂产能0.5万吨、氯化锂产能0.45万吨、金属锂产能800吨。
此外,澳洲奎纳纳一期2.4万吨氢氧化锂项目,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预计在2022年底才能实现满产。
即便如此,产能爬坡期间按照50%开工率估算,预计也可以为公司带来1.2万吨氢氧化锂的销售增量。
若当前利润向行业上游倾斜的趋势保持,亦不排除明年上述三大龙头座次,重新排序的可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