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临渭区小微企业创业园,临渭区创业创新基地的最新情况

  

  移民是一项复杂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每一个搬迁家庭的现在和未来。近两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将移民安置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社区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共赢,整合资源,多途径谋发展,制定了各项产业发展扶持计划,与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通过配套企业建设和就近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搬迁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保障贫困人口能够迁出、稳定生活、逐步致富。同时,要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变其后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贫困家庭的生活和命运。   

  

  临渭区位于渭南市中心城区,辖20个街镇,总人口10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9755人,户数17823户。“十三五”期间,全区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130户16489人,主要涉及14个镇、81个贫困村。临渭区积极推进社区建设与城区、公园、景区、城镇发展相结合。通过科学选址、后迁产业、搭建就业平台等方式,确保人迁、就业、脱贫。   

  

  科学选址,确保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推进   

  

  在安置房选址中。一是坚持整体推进移民搬迁成为大集镇、强园区、美社区。基于产业发展相对集中的城镇、园区等核心区域,我们确定了四个集中安置点,分别是桥南镇尤鲁社区、杨过镇杨光社区、岩村镇双创社区、城区向阳社区,为人们创业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优先建设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社区商业中心等。在安置社区建设前,紧密考虑产业整体发展,提供工人需求近的公园,满足乡村旅游发展近景区需求和拓展就业渠道。阳光社区南部已建成沁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集农业种植、观光休闲为一体,占地1000多亩,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将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尤鲁社区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努力营造依山傍水的人居环境。社区附近的刘田村最美乡村观光体验示范村刘田山森林公园已投入试运行,可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同时,景区农家乐等产业链的发展也为人们就业创业带来了很多机会。三是在双创社区创新创业基地,同步规划建设关中风情小镇标准化厂房和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是的,园区企业可以为搬迁群众提供160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统筹社区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广大搬迁群众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先业后搬,确保贫困群众搬迁实现稳定就业   

  

  坚持搬迁前优先解决群众就业问题,通过对接岗位、支持产业建设、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搭建企业就业和群众就业平台,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1)公益性岗位安置和就业。积极加强与人社部门沟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搬迁群众每户提供月薪不低于1500元的公益性岗位。对于拆迁户,分房抽签当天每户登记一个公益性岗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安排岗位。同时,社区服务中心   

  

  (三)以优惠政策鼓励贫困户创业就业。为鼓励企业使用贫困户,凡区内企业聘用贫困户的,区财政每人每月补贴300元。同时投资1.05亿元建设6.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将老城区中小企业迁入园区。厂房租金按人定量分配,让每一个穷人都能分得红利收入。对全区愿意自主创业的拆迁户,每户实行不低于5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群众自主创业。   

  

  三单一卡,确保贫困群众户户就业有保障   

  

  积极建立“三单一卡”制度。探索拆迁户就业菜单、就业状况清单、劳动力资源清单、扶贫卡“三单卡”制度,推动人岗精准对接,实现就业驱动扶贫。一是根据拆迁户花名册,联合人社部门逐户核实拆迁户家庭就业情况,登记企业就业需求,建立异地扶贫搬迁“三单卡”花名册。二是根据岗位菜单定期组织岗位匹配会议,满足就业需求,实现人岗精准对接。目前全区环卫、绿化、安保、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3540个,已登记799个,其中环境卫生局聘用156人,向阳社区物业管理中心聘用80余人。三是及时向各镇反馈就业信息,以“菜单式”扶贫模式为抓手,以“三单一卡”为模式,引导拆迁户依托“双创”基地、重大特色产业等扶贫基地就业或外出务工,确保拆迁户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