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实行注册制的创业板推出科创板放开价格限制,但并未提高投资者门槛。如果创业板要照搬科创板的交易机制,至少要因地制宜。毕竟,只有这样,中小投资者在可能遇到超出个人意愿的市场风险时,才能及时脱身。
创业板照抄科创板注册制机制或仅得其形却失其神
事实上,在放开价格限制的同时,人们对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并非没有疑问。科创板上市前五个交易日无涨跌,其后每日涨跌不超过20%。虽然这种设计与成熟市场仍有所不同,但考虑到a股市场独特的零售市场格局,即使设定50万元的进入门槛,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市场格局。散户的特点是追涨杀跌。科创板开板初期,大部分股票一上市就被炒。股价高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尤其是机构的意愿,他们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的新股份额,当然也包括一些散户。当时没有配置新股的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散户愿意为这些新股抬轿子,无非是利益动机驱使。毕竟在新股还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新股不败的格局在短时间内是不容易被打破的,尤其是对于像科创板这样的幸运儿来说。
创业板于2009年开启,首批28家公司也在上市初期火热上市。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尽管个股的表现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它们处于难以维持高位横盘盘整的状态。后来在创业板市场,在没有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情况下,一些先天不足的企业每况愈下,整体质量和市场表现越来越不尽如人意。难怪他们不得不把重组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突破借壳上市的限制上,而没有打开启动注册制的改革路径。从提高市场交易活跃度的角度来看,不难理解,创业板对于在科创板上市前的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然后在获得复制科创板试点注册经验的机会时,每天涨跌幅不超过20%的交易设计情有独钟。但科创板的市场交易设计是基于投资者50万元进入门槛的交易。现在创业板虽然还保持着10万元的进入门槛,却要单方面追求科创板的市场活跃度,很难不让人为之流汗。
在注册制下,每天的价格涨跌将从10%增加到20%。对于习惯于炒新、炒小、炒差的创业板投资者来说,无疑会有更大的诱惑,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首先,科创板是对整个a股市场的增量改革。无论其市场交易体系引入多少市场化机制,作为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都不足为奇。目前,科创板整体市盈率自推出以来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高位区间。一方面,这与科创板公司业绩的高增长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市场交易体系目前至少适合科创板,但创业板未必如此。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本质上应该属于股改。虽然未来注册上市的企业质量可能会有所提升,但必然会被存量企业估值中心的下行趋势所拖累,遭受被平均化的风险。其次,科技创新板市场交易活动的改善
资本为了盈利,必然会在交易活动的极大鼓励下表现出更大的疯狂,而中小投资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的固有缺陷也必然会被极大放大。在这种背景下,注册制创业板并没有像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那样将投资者入市门槛提高到50万,而是依然保持了原有的10万。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迁就和照顾有市场原始股的投资者,但实际上无形中放大了这些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不同的进入门槛,应该有不同的市场交易机制,不同的进入门槛,更需要遵守同样的投资者保护底线。如果创业板非要照搬科创板的交易机制,至少要因地制宜,大胆引入t。
0的交易规则。只有这样,中小投资者在可能遇到超出个人意愿的市场风险时,才能及时脱身。当然,任何明智的交易策略都比不上用整体市场体系守住投资者保护底线。在实施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采取适合市场的交易机制外,加强对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监管,规范市场交易,应该是投资者保护的应有之义。
本文摘自《红色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