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需要什么的心态,创业前的心态

  

  生活中,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迷茫,经历挫折,遭遇挫折,承受打击。而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心态息息相关。你的态度决定你的命运。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一个人一生成功的概率只有15%取决于他的智力和生活经历,而剩下的85%概率来自于他的心态。   

  

  换句话说,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是由心态决定的。   

  

     

  

  #凡事不要那么固执,留一个空杯子。   

  

  有一天,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黑乐峰跑到德尔菲神庙问:“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   

  

  神谕说:“不。”   

  

  鹤峰是苏格拉底的忠实粉丝。他听到神谕后非常高兴,急忙回去告诉苏格拉底。   

  

  如果普通人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定会激动不已。   

  

  但苏格拉底很惊讶:“不可能?当我一无所知的时候,为什么上帝说我是最聪明的人?”   

  

  他想自己验证一下。   

  

  苏格拉底首先去找一位以智慧著称的政治家。和他聊过之后,他发现这个人其实只有一个肚兜,但是他很傲慢。   

  

  他去找最好的诗人和工匠,发现他们都认为自己很优秀,而且因为他们的技巧,他们总是自以为是,苛刻。   

  

  最后,苏格拉底明白神谕说的是真的。   

  

  他说,我和别人一样无知。唯一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无知,但他们不知道。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由认知水平决定的,真正的智者懂得时刻保持空杯心态,谨慎求教,不断提升认知。   

  

  《心态》的作者Ryan Godtfredsen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他说:“一个思想开放的人,愿意提出问题,寻求新的信息和多样化的观点,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和自己的处境。”   

  

  一天,许多商业领袖和天使投资人聚在一起谈论新的创业机会。   

  

  有人说:“我们可以做一辆公共自行车,通过一些简单的手续就可以随便借用,既环保又方便上班族出行。”   

  

  很多有经验的老板对此嗤之以鼻:“这不现实。能借多少自行车还?”   

  

  “而且,自行车容易扎破,室外经常刮风下雨。肯定需要定期维护,成本太高!”   

  

  这个想法被所有人拒绝了,只有一位女士表示怀疑。   

  

  她抛弃了经验,理清了思路,专注于如何解决老板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最后,她通过使用高强度钪合金车架、实心轮胎等方法,改善了大众使用的自行车可能出现的磨损,创立了“mobike”。   

  

  这位女士是胡玮炜。   

  

  她说:“如果我当时固执地认为我的经验一定是正确的,而不是试图解决问题,我今天就不会成功。”   

  

  你看,一个人如果能摒弃思维惯性,始终保持开放,始终保持空杯,不断接受新知识,他就会创造出常人无法创造的奇迹。   

  

  #不要逃避,积极争取。   

  

  《心态》这本书说:“如果一个人总是逃避问题,不想在生活中失去任何东西,那么他就会采取防御的心态。”   

  

  什么是防守心态?只需注意自己不要失败,避免问题和风险,寻求安慰,谨慎行事;   

  

  相比之下,积极进取的心态意味着勇敢地面对风暴和未知,敢于跳出舒适区,从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   

  

  当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时,很容易形成防御心态。   

  

  我有一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她从小就听父母的话。   

  

  听父母的话,选择容易找工作的“会计”专业。听父母的话,找一份叫“铁饭碗”的工作。   

  

  她一直以适当的方式工作,以适当的方式生活。   

  

  直到有一天,公司内部职位重组,职位竞争激烈。因为能力不是很突出,原来的位置被另一个更好的同事抢走了。   

  

  她不知所措:“我没做错什么,但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结果?”   

  

  经济学中有个术语叫“损失厌恶”。普遍的看法是,当面对同样的得失时,人们往往认为损失更不可接受。   

  

  似乎一切都很好,似乎你有很多。   

  

  为了不让你所拥有的白白溜走,人们很容易选择退缩,守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敢突破自己。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没有知识、无法更新知识的人。成年人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能力下降。”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即使只是想“原地踏步”,也需要不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任务,掌握新技能。   

  

  大多数人认为“成名还早”,就像错过了某个阶段,一辈子只能做个普通人。   

  

  然而,当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他已经72岁了。齐白石12岁学木工,15岁学花雕木工,赚钱养家。   

  

  27岁开始画画,一分钱都没拿到。直到56岁才大胆突破自我,改变画风,一举成名。   

  

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有所追求,不断磨练自己,不断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争取更多的可能。

  

因为如果不驾驭命运,就会被生活驾驭。可是人生短暂,谁愿意只做匆匆过客呢?

  

# 人生不设限,保持信念

  

《山海情》里有这样一段剧情。

  

凌教授想要带领村民通过种植蘑菇、销售蘑菇实现脱贫,很多菇农看到了赚钱的好机会,就纷纷加入这个项目。

  

但随着菇农的增多,蘑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供大于求,蘑菇的价格就被小商贩们越压越低。

  

一开始还能卖到3.5,后来连一块钱都卖不出去。

  

这时候,菇农们犯愁了,既然赚不到钱,要不就不卖蘑菇了?

  

没想到凌教授不服软:“我就不信我想不出办法。”

  

他前思后想,鼓动身边的人一起想办法,终于制定出两条卖菇计划。

  

一方面,建立冷冻库,把多余的新鲜蘑菇冷藏起来,另一方面,带着大伙们儿去上海、西安、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开拓市场。

  

你看,一条路看似是绝路,但只要不给自己设限,积极寻求答案,总能在出其不意的领域,获得新的机会。

  

很多人在还没有尝试之前就放弃了,那是因为他们拥有“固定型心态”,觉得好像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心甘情愿做一条咸鱼。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

  

实验中把几只狗放进通电的笼子里,有的笼子没有上锁,狗可以逃出去;有的笼子上了锁,无论狗狗如何尝试,都无法逃离笼子。

  

几番电击之后把狗狗们都放到可以打开的笼子里,那些曾经尝试逃脱并成功的狗狗轻而易举就逃了出去,而那些曾经失败过的狗狗宁愿选择呆在笼子里接受电击,也不再尝试逃跑了。

  

这些不再逃跑的狗狗,学会了习得性无助。

  

而我们的人生,就像这些通电的笼子。

  

我们经历过一些失败,经历过一些坎坷,就觉得好像再也无法摆脱痛苦了。

  

但其实只要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尝试一下、再尝试一下,总会有逃离痛苦,重获新生的机会。

  

赖安戈特弗雷森在《心态》中写道:“那些有成长型心态的人,最终都能够攀上人生的顶端,享受周围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条件。”

  

换句话说,只要你足够有信念,只要你足够相信自己,全世界都会来帮你实现自己的愿望。

  

对于人生来说,没有不可能,只有不相信。

  

# 写在最后

  

人生在世,总会身处迷茫,经历坎坷,遭遇挫折,承受打击。

  

但无论生活多么报以痛苦,我们都需要挺直腰杆,向着远处的光亮奋勇前行。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最终试炼到来之前,努力提升自己,积极解决问题,那么在道路尽头等着我们的,一定不会是坏的结果。

  

*文章来源:《心态》

  

* *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ESB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