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樱花河畔,开设了两家24小时书店——智贤堂24小时阅读空间和赵文斋24小时研究创作空间。
“这两个新开放的文化空间将是思想与智慧碰撞的平台,是探索教学模式的试验田,也是学生创业实践的舞台。”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希望,未来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知首堂”,更多的创新项目在“照文斋”展开。
据悉,这个300平方米的文化空间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上海华申中外文化交流服务有限公司打造,对该公司运营的教师之家酒店一楼原大堂吧、二楼公共阅览室区域、一楼电子阅览室进行了改建。
其中,智贤堂24小时阅读空间整体呈现出新的中国学风。空间设计借鉴“江南园林”的造景理念,践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让每一面墙都说话”的教育理念,营造“一步一个脚印”的空间景观——高约8米的瀑布书墙,代表了石大文化文脉从荔湾河到樱桃河的延伸;江南非遗景观区定期展示不同主题的江南地域文化代表性文化产品;中国传统物质文化景观区定期展示不同主题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成果;国学景观区展示相应的节气景观,让师生感知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
赵文斋24小时研究创作空间是华东师范大学首个“24小时沉浸式学习创作空间”。“征文”是指在这个空间聚集学者,聚集思想,集思广益,创造创新。
赵文斋将成为师生的科研加油站。空间内所有座椅均配有隔断、一人一桌,还配有电脑、互联网、耳机、台灯、储物柜、简易茶水等服务设施。数字文档易于查询,纸质文档易于保存,为师生提供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和科研环境。同时,兆文斋也是众创的办公空间,可以为有创新创业需求和实际项目需求的教师、学生、个人和团队提供相对灵活的办公空间租赁,帮助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唐智和赵文斋既是华东师范大学新增加的文化空间,也是“知识”被积极利用的智慧空间。两个空间将深度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工作,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提供专业共享平台,打造高校“第三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