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咨询行业创业,创业模仿别人的行业

  

  做项目,先复制再超越!   

  

  如何挖掘牛逼同行?只谈论已经赚钱的同行。   

  

  首先,我们以下面的易媒助手为例。所有列出的平台都是目前流量最大的平台,同事都聚集在这里。   

  

  今天主要从音频平台的同行来讲,流量最大的是喜马拉雅、荔枝FM、企鹅FM,大家只需要把其中一个平台玩好就可以了。   

  

     

  

  以下还包含媒体将使用的各种软件和内容材料。   

  

     

  

  而判断对方是否是同行,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同行在某个平台上更新了成百上千的内容,能长时间更新这么多,说明他们赚到钱了。   

  

  2.有没有多个平台?比如你在所有平台都能看到他?说明认识全网关键词营销也能赚钱。   

  

  3.呆了两年多,甚至更久,99%的人都赚钱了,因为不赚钱就坚持不了那么久。   

  

  换句话说,如果你模仿的同行,已经做了5年,相当于在用他这5年积累的经验.   

  

  还有为什么筛查门槛超过两年?因为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小白来说,   

  

  原本需要两个月就能盈利的项目,但没人指导它,就很容易走弯路,甚至需要半年才开始赚钱.   

  

  几年的弯路甚至可以用一句擦肩而过的话来节省,这也是知识付费存在的重要原因。   

  

  以我为例。以前所有的项目都是又蠢又乱,不知道问谁。   

  

  我认为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干货,所以没有必要付费咨询。   

  

  其实有些东西只在某些圈子里流通,也是团友在实战中筛选出来的精华干货。   

  

  或者就算能找到,你也不知道哪些信息是真正有用的.   

  

  后来我经常和很多付费社区聊天,看到我理解的问题,我会帮忙解答,熟悉一下。   

  

  如果你不明白,可以问小组里的每个人,当你看到你经常帮助别人时,每个人通常都会给你建议。   

  

  如果没人回答。只要发个红包,大家就出来了。   

  

  这时,人们常说:哎,老张,我在XX平台关注你,写着不错,但有一点可以改进下.   

  

  对吗?我知道怎么了。   

  

  如果你自己去看,你一定感觉很好。很难看出有什么问题需要改进。   

  

  4.看账号关注量、各方面数据   

  

  一般账号关注量5w以上,都是赚到钱的,只要不是刷的。   

  

  例如,每个音频可以连续稳定在1000次播放,这表明两点:1、用户喜欢。2、内容过关。.   

  

  但是没有办法表扬或者低评,只要不太离谱就行。   

  

  因为很多用户习惯了默默听,包括文章和视频。   

  

  尤其是干货文章,读者不希望更多人看到。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这就是为什么我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干货不火啊!.   

  

  所以,你要引导他们进行点赞评论,最好给个诱饵,争取内容被更多人看见.   

  

  而且标题取得很有诱惑性,你忍不住想点开,说明懂营销、人性,也赚钱。   

  

  然后,顺便讲一个关于刷播放量,而且定位不精确的案例,,的故事,就像这个谈论个人品牌的人一样。   

  

  专辑有几千万播放量,但最早是在2017年发布的音频,而且80%的内容在讲生活沟通类的内容,有几个音频都上百万播放了,但没有一人评论,明显都是刷的。   

  

     

  

     

  

  因为平台前期管控不严格,没有对刷单数据进行过度调研。   

  

  不过凭借这个专辑之前的高权重、高完播率,就算想换个领域,照样比90%新专辑排名高.   

  

  此外,总有人觉得他的几千万播放量是真的,认为他牛逼,就想跟他混了。人口众多   

  

  此外,你可能会发现:也有些排名在前面的音频,讲得很很辣鸡,很一般.   

  

  姬旦   

本是 大咖、某某专家认证、加V认证了,或者跟平台签约了,都会有流量倾斜

  

再者是做得早,根本没什么人讲这方面的内容,大家想听,就只能听他扯淡了

  

5.以一个普通用户去听,判断他的内容有无干货?如果有,也是赚到钱了。

  

以及有无多个专辑、多账号运营?这个很容易理解,不赚钱,是不可能连续讲上好几个专辑的,甚至多账号运营。

  

6.以自媒体同行来讲,我们找出播放量高的专辑,筛选出部分优秀同行。

  

就知道标题,封面,专辑简介,音频时长,开头如何介绍自己,如何跟粉丝快速打成一篇,以及互动,就都懂如何弄了。甚至他是用专业麦克风讲的,还是耳机等等?

  

  

7. 在不串通的某些圈子或者圈内人,有没有人经常提到他如何如何,如果都说他牛逼,基本事实就是如此

  

8.这里要说下: 每个平台、不同领域的粉丝,商业价值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单独看关注量

  

比如你 在知乎、喜马拉雅、哔哩哔哩上的一个粉丝,顶其它平台5-10个粉丝,因为粉丝粘度、付费能力都是不同的

  

如果是你做内容营销,有卖东西的,肯定是首选那些有付费习惯和付费能力的平台用户了

  

再比如说, 你在皮皮虾上拥有十万关注,你别想着营销不了他们,更不会在你这买任何东西

  

因为我下载过这个app用了半年,里面的用户群体再清楚不过了。

  

平台天天给你推送XX视频、搞笑视频,他们只对美女、游戏、搞笑视频感兴趣,很多都是拥有5-10年pc经验的老司机。

  

所以选错了平台,也是致命的,这里仅从商业价值来讨论这个问题

  

另外你还会发现:有些牛逼同行,文字音频视频都有做。

  

有些只专注一个平台,但并不影响他牛逼

  

我的建议是:尽量做视频,其次是文章、音频。

  

接着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筛选、过滤同行后,你就能得知以下信息:

  

比如:同行每天在哪个地方发广告,你就在哪里发广告。

  

同行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你就假装成一个顾客去咨询,体验他们整个销售流程,再按照这个过程去服务客户就行。

  

再观察同行的销售话术、报价系统有几种?比如有3种报价系统:399,599,1299。

  

朋友圈怎么打造,卖实体还是虚拟产品?或者服务、咨询?

  

如果是卖某个产品,在哪进货的?你能搞到吗?会从哪些渠道去找,网上还是线下?批发进货平台你又知道几个?是只知道阿里巴巴,还是十几个相关批发网站?

  

如果是卖虚拟产品,能当成你的卖点吗?利润又是多少?每月大概出多少单?

  

通过朋友圈,你就能大概判断他月收入,以及目前的盈利状况。

  

同行是只在公众号、朋友圈,或者某个平台上卖,还是公开售卖?

  

是如何交易?第三方交易,还是直接转账?

  

以及把他名字复制到百度上,就能搜出同行在网上90%的痕迹,知道他的流量渠道。

  

主要活跃在哪个平台?做了多久?如何做,内容定位是什么?主要针对什么人群?

  

不管你做到什么项目,遇到了迷茫、瓶颈期,只要找到做了几年以上,并实现盈利的同行,他们大概率也遇到过了,而且有解决方法。

  

简单粗暴点,直接红包或者付费咨询。

  

可能你要思考一个月的问题,对方一句话就点透了。

  

而且你通过观察同行,在这个行业是否已经形成一个IP,有一定影响力?还能评估行业的上限,根据个人真实情况,以后能赚多少钱?而不是片面听别人说某某行业很赚钱。

  

甚至再深入点,内容制作成本是多少?素材从哪里来,找编辑写还是自己写?是的话,成本又是多少?

  

以及通过更新的频率,朋友圈更新难易、是否专业化、排版舒服、有无助理,来判断是单人、工作室,或者公司化运营?

  

当然不一定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你把卖点确定下来之后,要持续关注文章、音频、视频的同行, 并不断筛选出做得牛逼的同行,比如在前10名的,这辈子只锁定这几个人,百分百能发财致富

  

实在不知道卖什么的,建议先做小单系统,500以下的单价,基本1-2个月就能出单,而不是觉得:赚太少不赚钱,这就大错特错了。

  

赚钱是先找感觉 ,类似你做淘宝卖小单产品做起来了,做大单产品,依旧能做起来。

  

本质上没啥变化,前期只是先熟悉下平台规则、以及针对的用户群体不同,针对不同群体,要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和内容。

  

这里提醒下:一 定要过滤掉什么都没卖的同行因为不适合长期发展

  

为什么?这就要谈到自媒体的本质,就是 商业赚钱

  

平台不是慈善机构,也要赚钱的,也希望共赢,因为你赚钱了,会给平台带来一些收入,或者会投付费广告。

  

相反,给了你很大流量,并不能为他创造任何价值、利益,迟早会找个人来换掉你

  

就拿个兄弟来聊,是做美食号的,团队化运营。

  

年卖制作美食线上课程,流水一百多万,全靠平台推荐的陌生人流量,成交后各拿50%

  

但今年平台只收30%,给创作者70%,是不是看起来美滋滋?

  

按道理,单价也不算高,并且今年 网民只会更多,业务会翻倍,没想到只有40w流水?说明平台给的流量少了。

  

但把更多流量给了那些做电商卖货。直接投广告卖产品的,然后跟平台分成,平台也高兴啊,慢慢培养用户的购物习惯,以及回本周期快。

  

再说个事实:平台并不喜欢推荐知识、干货类的内容。

  

因为受众群体太小,赚的钱有限,而且视频完播率通常很低,单价就低了,仅靠播放量收益是会饿死的,这也是多数知识类博主的处境。

  

就问问大家: 有谁是真的爱学习的?还不是怕落后,为了能拥有持续赚钱的核心竞争力,才逼着自己去学

  

再拿现在很多文字平台,都开始主推视频来讲。

  

因为喜欢阅读文字、深度思考,这种枯燥、还费脑的事, 只有不到10%的人。

  

而且这些人都比较精明,掏钱也会深思熟虑

  

这也是公众号的变现能力一直是最强的原因。只要你内容好。

  

另一边是90%的吃瓜群众,喜欢刷视频,很浮躁,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容易被煽动,冲动消费,赚他们的钱也容易,那么从利益方面,怎么选择,不用我讲。

  

不过说实话, 我不希望大家天天刷抖音。

  

因为刷久了,一思考动脑就不习惯了, 甚至文章都不会写了,赚钱就更难了。

  

而做抖音的大多都是文案高手,才是视频高手、演员。

  

以我来讲,有2年没看电影了,只要一看就会上瘾 ,还必须从头看完。

  

但不看一段时间,马上就忘记了。

  

所以平常关注视频领域的同行,都会把手机声音关掉了,因为怕刷着刷着,突然被某个视频吸引了,一下子几小时过去了,什么都没学到。

  

  

最后我想说: 有多少财富就有多少秘密,有多少秘密就有多少辛酸和委屈

  

如果对你有启发的话,记得 点赞收藏 ,并关注@同路人老张,进我主页学习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