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残疾人创业小本生意,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网官网

  

  以挚为心,携友同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挚友语音版!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 《王建立:我就想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 ,作者张邢丽。   

  

  在广外街地铁站旁,王健利经营着一个摊位。这家12平米的店,从1990年开始营业,是他家的生活来源,也是他守护的唯一生活。就像很多残疾人朋友的梦想一样,王健利直言:我就是想靠自己的双手挣钱。   

  

  王健利,1962年出生,广外街道莲花河社区肢体残疾人。他一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在王健利为数不多的就业经历中,他清晰地记得自己18岁毕业后在一家服装厂负责维修43台缝纫机的“辉煌”。工厂倒闭后,他也试图通过自己的勤奋获得新单位的认可,但临时工和残疾人的身份始终困扰着他。“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这个想法在当时还是很时髦的,但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证明自己的价值,王健利最终下定决心,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当时他和朋友一起卖发夹,批发童装,还摆摊卖水果。王健利记得,他第一笔生意的资金是靠赊账得来的,凭借自己的勤奋,生意的起步阶段一帆风顺。虽然是辛苦的工作,但当时做生意的收入也让他的生活越来越好。王健利坚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王健利和他的妻子。   

  

  创业不仅让王健利获得了事业,也让他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王健利在自家门前卖水果的时候,经母亲的朋友介绍,认识了自己的爱人夏培才。提到王健利,我的爱人夏培才看起来很开心。当时,夏培才第一次见到王后,也偷偷打听和观察过他。王健利淳朴的性格、积极勤奋的生活态度打动了她,水果摊生意兴隆也让夏培才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与王建立婚姻后,夏培才成为王健利的妻子,经营着一个家庭,并时不时回到王健利的水果摊当“搬运工”。   

  

  小本的生意对王健利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但他的朋友最终不再坚持,转到了另一条线上。商业伙伴的退出让他回到了起点。后来,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王健利和他的爱人开了这个小商亭。   

  

  “这个食堂是我家的收入来源。它使我能够养活自己,并证明我可以在不依赖生活津贴的情况下过得相当好。这家店让我和爱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也靠自己的力量供女儿上大学。这是我最想要的生活。”经营30年,王健利在这个小店度过了人生中无数难忘的日子。“我要感谢街道、社区和残疾人联合会。这几年这家商店没有放过他们的麻烦。"   

  

  展台入口处总有一个水泵,展台里有很多工具。平日里,小区里的自行车需要加油或出现小问题时,都来找王健利借工具。“一两毛钱不算什么。邻居们通常特别照顾我的生意,他们可以为每个人做一些服务。这也是我对每个人的感谢,也是我对社区的贡献。”   

  

  王健利的生意更人性化。王健利的小商亭在那个地区很受欢迎。当邻居有事要做时,他们会顺便来看看。除了逛街,大家都愿意一起聊天,聊聊父母的缺点。小尚亭成了小区的“商会”,和谐的氛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王健利的小商亭也承担起了社区快递中转站的功能。周边楼房的邻居都很放心,让快递员把东西放在王健利这里,他会主动照顾他们,如果家里没人能收到快递。   

  

  在广外街改造和地铁建设过程中,王健利的小商馆也消失了一段时间。没有摊位,邻居们一开始不习惯。“如果你临时买一瓶醋或者一袋盐,可以在王健利的一家店里解决。你不必一路走到超市。没有它就相当尴尬。”几十年的旧环境,旧习惯,旧感情,很难割舍。后来,在各街道的协调下,上亭得以恢复。老邻居下午经常可以来这里聊聊广外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特别支持街道的整治和市容市貌的改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家门口的环境越来越好。”谈到展台的未来,王健利也是左右为难。除去感情,这个摊位作为全家人的生计,是王健利生存的基础。“在原来的地方升级改造,让我继续自力更生,但我从50岁开始就不怕创业,只想靠自己的双手生活。”王健利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夫妻俩依然每天带着微笑经营着这个小商业亭,欢迎新老客户。王健利坚信,时代永远眷顾勤奋的人,幸福来自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