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全州第十六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以下材料并按照要求写作。
以下是40年来不同时期年轻人的流行语:
(1)敢喝头圌汤——“头圌汤”是珠三角地区的一种民间语言,指的是先煮的汤。年轻一代率先探索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2)从我做起——1979年,清华的学生们率先喊出了这句口号,这句口号成为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的年轻人最强烈的呼声,他们为学习和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互联网用户这一注重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新型网络平台,成为引导青少年兴趣发展、带动中国进入新发展环境的新领地。
(4)Maker——年轻人的流行语近年来,有创新想法、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创造个人价值。
(5)志愿服务——年轻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从而带动全国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关爱、奉献、助人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6)世界楷模——一个世纪的探索和40年的准备,今天的青年越来越自信和自豪,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化思维和视野。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看完以上资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升旗仪式上以“感知时代节奏,争做新时代青年”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意图,理清风格,自行拟定标题,不复制、复制或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欣赏】
走向世界中心,勇闯新时代。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能在这面神圣庄严的国旗下讲话,我感到非常荣幸。古老的中国,我们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今天迎来了繁荣昌盛、胜景如画的新时代。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年轻人也应该做一些新的事情。走向世界中心,勇闯新时代,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回到过去。回首往事,岁月厚重。无论是疾风之下的现代,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零个春、秋、冬、夏,青年始终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投汤怡”的出现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要“从我做起”,就要鼓励大家下大力气,从“网民”和“制造者”做起,掀起一股大众创业创新的浪潮,再把互助奉献的正能量传递给“志愿服务”。无论你身处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社会永远不会缺少将个人发展与时代联系起来的青年群体。今天也是一样。
展望现在,我们只需要展示我们的国家,激发我们的信心。新时代的到来,是我们新青年引领新发展的契机。百年的探索,四十年的铺垫,而今天的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受到了春风的洗礼。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一带一路”和“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都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富裕和强大的大国的优雅和宏伟。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有全球视野,应该昂首阔步,与祖国一起走向世界的中心,传播中华文化、中华自信、中华新青年风采!
贫穷软弱、受人欺负的时代,只能看人脸色的“弱国无外交”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无数的“新青年”正走向世界的中心,展现着中国风。你看不到年轻科学家颜宁潜心研究,让中国的结构生物学走在世界前列;你看不到中国青年发起的“ofo”,也看不到mobike为全球绿色出行提供的服务。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骄傲,也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青年风采!
老师、同学、迟子建老师曾说:“人生不是上帝的诗,而是普通人的欢乐和泪水。”中国的发展是几代年轻人共同努力,把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果。如今,时代的浪潮已经在我们面前汹涌澎湃。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只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勇敢面对新时代,宽容自信,有国际视野,带着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走向世界中心。总有一天,祖国会为你骄傲的!
值此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祝愿大鹏这样的祖国展翅破空!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立意指津】
这篇文章是任务驱动的。写作前,通读材料,从整体上理解材料的内容,理解材料中蕴含的道理。然后选择合适的角度去怀。资料提供了近40年来不同时期年轻人的6个流行语:敢喝汤、从我做起、网民、制造者、志愿服务者、世界楷模,分别阐释了这6个流行语的内涵。然后,要求考生在升旗仪式上,以“感知时代节奏,争做新时代青年”为主题,结合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阅读上述文字后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慎重审理,明确要求:(1)材料背景:改革开放40年,新时代将重新开始。(2)材料的作用:唤起考生思考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3)写作情境或写作方式:升旗仪式上的发言;(4)写作重点:我(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作家)还是我们与新时代的关系。写作时,结合不同时期年轻人的六大流行语,重点表达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和理解。写作时,注意演讲的要求。考生在复习不同时期年轻人流行词汇的基础上,可以在感知时代节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时代年轻人如何走向世界中心,尤其是充分揭示和呈现新时代的节奏,充分利用标题提供的写作素材,结构清晰,表达流畅。
【名师点睛】
任务驱动作文的全称是任务驱动作文,一种新的叙事材料。它的本质是一些地方所说的“时评”作文,本质仍然是材料作文,但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方向性任务,增强写作的目的性。
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