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板开户资金要求,资金不足怎样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

  

  科技创新板申请后不到一个半月,广州熵能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熵能新材料”)主动撤回申请材料,四个月后迁入创业板。   

  

  12月17日,深交所创业板受理熵能新材料IPO申请。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发行熵能新材料不超过1190万股,预计融资金额2.75亿元,主要用于熵能珠海功能高分子新材料制造基地二期、创新研究中心、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   

  

  虽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两次申报中,熵能新材料都强调了其科技属性和研发;研发能力及其研发;d比率不到5%,达不到科创板的标准,甚至逐年下降,研发;d成本只有1000万。   

  

  此外,熵能新材料还与外部投资者签订了对赌协议。若熵能新材料未能在约定期限内上市,外部投资者有权要求实际控制人按约定回购其增持股份。   

  

  研发占比低   

  

  能新材成立于2003年12月30日,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分子材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包括抗滴落剂、增韧剂和聚合物加工助剂,主要应用于工程塑料、通用塑料等行业。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石建伟、刘辉、周亮,均长期担任重要职务。其中,石建伟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37.1625%;刘辉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12.8039%;周亮持股11.6919%,三大股东直接和间接持股61.6583%。   

  

  能新材料原本是新三板的上市公司。2014年10月9日在新三板上市,2017年9月11日终止上市。   

  

  今年6月29日,科创板受理了熵能新材料的IPO材料。7月22日,它询问道。但在问询问题未能得到解答前,熵能新材料于8月9日撤回上市申请,审核终止。   

  

  但是,从一些关键的财务指标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熵能未通过科创板的线索。   

  

  在招股书中,虽然熵能新材料多次强调是“技术驱动型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技术项目,在研项目众多”,但实际上,报告期内(2018-2021年上半年,下同),熵能新材料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11.36万元、879.55万元、982.26万元、5830元。   

  

  但是按照这个比例,确实很难达到之前申报的科创板标准。据Wind数据统计,《中国经营报》显示,在科创板369家上市公司中,仅有29家公司研发投入不足4%;去年。   

  

  在与科技相关的第一个指标中,要求“累计研发;d .最近三年投资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或累计研发费用的5%以上;d最近三年投资在6000万元以上”。不过,根据熵能新材料在科技创新板块公布的招股书,累计研发;d最近三年投资2573.17万元,累计研发;d费用率为4.16%。   

  

     

  

  科创属性不强,这可能也是熵能新材料主动撤销科创板IPO申报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不仅是科创板,创业板也非常重视研发;d投资。在创业板公布相关数据的1059家上市公司中,仅有373家公司研发占比不足4%;去年的投资。   

  

  两版财务数据出现差异   

  

  此外,据其24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   

  

  应收账款方面,报告期内,熵能新材料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2713.93万元、3239.76万元、4901.58万元和4756.77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04%、21.52%、24.93%和4756.77万元。   

  

  21.63%。   

  

  存货方面,各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015.73万元、2457.61万元、3552.65万元。   

  

  1万元和5252.49万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29.66%、16.33%、18.07%和23.89%,整体占比相对较高。   

  

  还有对赌协议等着   

  

  招股书显示,熵新材料仍存在履行对赌协议的风险。2017年10月,熵新材料共向杨、龚爱华等14名投资者发行股票539.7万股。2020年9月,熵新材料向广州瑞信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广州瑞信”)发行15万股。上述外部投资者已分别与实际控制人石建伟、刘进行了增资讨论   

辉和周亮签署了《增资协议》和《股份回购之协议书》。

  

根据《股份回购之协议书》约定,在协议约定期限内若熵能新材未能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则前述外部投资者有权要求实际控制人石建伟、刘辉和周亮按照协议约定回购其增资的股份。

  

协议同时约定,发行人启动IPO申报之日起,上述14名自然人投资者相关股份回购条款可中止执行,广州睿信的股份回购协议自动失效,直至发行人IPO失败后方可执行或条款自动恢复并视为自始有效。

  

因此,熵能新材如果此次未能在创业板上市,则会触发回购条款,实际控制人“压力山大”。

  

另外,熵能新材历史沿革中曾存在的出资瑕疵情形,2005年6月25日,熵能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30万元增加至500万元,其中,新增注册资本由石建伟认缴241.5万元,李向涛认缴120.5万元,黄学智认缴108万元。

  

不过,石建伟、黄学智、李向涛通过借款进行上述增资。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完成后,上述股东向熵能有限借款并将钱转出至借款的第三方;2007年底前,上述股东委托四家公司通过现金还款、银行还款、票据还款、往来抵销方式归还向熵能有限的借款。

  

不过,还款的部分凭证不完整,熵能新材表示,经熵能新材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同意其中归还凭证不齐全的部分已由股东石建伟以银行转账投入资金的方式进行了夯实补足,且得到原股东李向涛和黄学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