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想集团科技创新板IPO终止,有人说“圈钱梦碎了”。嗯,这个说法太苛刻了,但我觉得联想还在努力。
《联想中国FY21/22财年Q1》显示,联想季度营业额创历史新高,PC实现市场双速增长,其他业务也实现了喜人增长。
不过,市场还是喜欢拿联想和华为做比较:华为的研发;d 2020年投资高达1418亿元,约为联想的10倍;华为有10多万研发人员;d类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53.4%。联想拥有约1万名研发人员;d类人员,仅占19.48%。
如果不跟华为比,联想其实还不错。无论是营收增长还是研发;d规模,它超过了很多企业。
但在行业内,作为比华为成立更早的“老大哥”,联想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人们对联想研发的关注;d投资其实源于他们对核心技术的焦虑,尤其是近两年事件的影响下,中国人希望除了华为还有其他硬核企业。
事实上,在研发上的投入;d、创新真的和核心技术水平有关。招股书显示,联想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配件基本靠采购,如芯片、内存、内存和软件等。其2020/21财年采购金额高达2153.32。
1亿元(2020年,联想在处理器和芯片采购上的支出为900.55亿元,在内存和存储上的支出为605.83亿元。)。
难怪有人称之为“电脑组装厂”。他们已经卖电脑几十年了。核心还是从国外采购。至于被别人控制的问题,联想似乎无动于衷。杨曾经说过:
因为联想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所以我们和其他中国公司不一样…
联想高管还表示:我们在全球都有生产线,所以我们绝对有能力将一些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出去.
20年前,联想和华为对比,可以说是“北联想南中国”。现在联想和华为对比,不知道该夸联想还是贬低华为。
起步早,机遇大,有背景,资源丰富,联想更像是一个“时代之子”,理应取得更高的成就,承担更大的责任。
谁料掀起这面大旗的竟然是华为,它以“三无(无资本、无技术、无背景)”起家。世事难料,令人尴尬。
联想IPO终止时,有人分析,联想的研发;d投入不足,没有科技基因。事实上,在资金和人员投入方面,联想达到了及格线。但似乎没有说服力。
还有一个就是柳传志、杨等人的工资太高了,但是不管别人拿多少个亿都是合法的,这就不用说了。
事实上,从柳传志到杨,联想真正的问题是谈论多年前“贸易、工业和技术”与“技术、工业和贸易”之间的路线之争。
当鼓吹“技、工、贸”的倪光南被联想免去一切职务时,联想的命运早已注定。
本来联想靠技术赚到了“第一盆金”,但后来联想选择了靠营销取胜,重视市场和资本,于是联想走上了一条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多元化道路。
因此,比起杨,人们其实更看重柳传志的责任。毕竟杨是柳传志的接班人,联想的路线是柳传志在任时确定的。客观地说,杨做得很好,但有些事情他无法改变。
从文化理念到企业机制,从战略、团队到团队,联想摆脱不了柳传志设定的圈子。
联想成立初期,有一句雄心勃勃的口号,“没有联想,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现在估计联想自己也不能说这种话。联想真的要“敢想”。
”任径自上山。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我走了100米让大家停下来喘口气。任选择了一条比较危险的路,径直走了上去。我没有他勇敢……”
柳传志曾谈及自己与任的区别。他以为自己走了一条更安全的路,而任
30年前的“因”决定了30年后的“果”。如果时光倒流,不知柳传志是否还会坚持“贸易与科技”是联想的最佳选择。
如果当时的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继续做芯片和系统研发,我们今天面临的情况可能会好很多。
最后,希望联想有更多的核心技术和高端研发;d能力,又能对得起“技术”这个名字。联想科技创新板IPO终止,如果能促进联想转型,无疑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