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古装剧《风起洛阳》由黄轩、宋茜、艾博等主演。将于12月29日迎来大结局。幕后的终极大BOSS是谁?你猜到了吗?
闭幕式前,易采访了该剧的,听了真正的“幕后BOSS”说了什么——却没有糟蹋它。
原著作者马伯庸
我们谈到了划重点!,对马伯庸最爱的洛阳打卡地和古都美食,士兵女性角色和阅读轨迹.的描述
让我们看看,你们所有的“沈度居民”!
写作时的小癖好
一战君:这一次,把故事放在洛阳。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对洛阳哪里印象深刻?
马伯庸:洛阳是一座浪漫大城
其柔和的棱角,润其神韵,都是最值得探索和渲染的独特之处。
qvj2l q49k 0/2f 8 cc 5335 cec4 d 38 bbeadf 286 a 27d 404 /
一战君:你心目中的神都洛阳是什么样子的?不好的井,关节.这些是历史来源吗?
马伯庸:可能是因为靠近洛水,洛阳城自然有一种水的浪漫气质。
印象最深刻的,始终还是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每次去都会坐在卢舍那大佛下面,仰望许久,还曾把这个观看体验写进 《古董局中局》 里。
此外,历史上许多名人和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一座内涵丰富的浪漫之城纵横而建。
qvj2l q49k 0/339633 aae 2474609 ABA 84 be 96124817 e /
易:《长安十二时辰》中对食物的描述让大家印象深刻。《风起洛阳》简单把主角设定为“美食博主”。你最喜欢的食物在哪里?
马伯庸:女性角色
美味的享受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广度。接触的食物越多,就越能理解罗素的那句话“不均衡的多态性是快乐的源泉”。
i-qvj2lq49k0/5218b5eb4689417884731fa3300fd3cf' />
艺绽君:很多历史题材小说都是写王侯将相,但您的作品更多关注小人物,充满烟火气。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创作道路?
马伯庸:跟年龄和经历会有一些关系吧。以前我会更关注一些技巧类的东西,好玩的段子,或出人意料的表达方式。最近几年,开始转到一些历史上的思考。现在的视角也会慢慢地下沉,
以前可能关注的都是皇上、历史大洪流,现在开始关注一些小人物小事情,而且从小人物里面才能真正看到历史规律背后的动因。
一个小人物可能是特例,但一群人他们会有一些自己的需求,这种需求会慢慢改变历史,我会从一个最小的地方开始谈起。
开“脑洞”靠的不是想象力
艺绽君:您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历史的缝隙中搭建新的故事,这种“脑洞”是灵光一现,还是靠大量的资料研究?
马伯庸:对我来说,在写作中,想象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充分掌握获得足够的历史资料。读的时候也没有特意留意,只是说可能你读的多了,就会产生想法。
阅读量足够深厚的话,那么产生灵感的概率就会无限增加。如果平时书基本不读的话,天天就坐着想,我怎么开脑洞?实际上开不出来的。
像我去年出的《两京十五日》,里面虽然有很虚构的成分,但历史逻辑都是真实的。
当时的人,骑着怎样的马,走过怎样的路,京杭大运河上他们走的路线是什么样子,这些细节其实都是我在史料里发现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演绎和发挥。所以,写作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知识的储备,而不是只靠灵光一现的东西。
艺绽君:哪些作家或作品对您影响较大?
马伯庸:老舍的语言、马克·吐温的幽默方式,都对我的创作有影响。 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
,他破天荒地把现代元素和荒诞元素融入了古代背景,创造出一个非常神奇但细节又让人觉得真实的幻想世界。他在趣味、价值观上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他说过──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影响最巨大的,应该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吧,他对历史的视角华丽而大气。我在中学时代读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直接看跪了。
特别嘈杂才能写得出东西
艺绽君:在大家想象中,作家的工作状态往往是闭关不出、日夜颠倒的,听说您每天是朝九晚五地去咖啡馆写作,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
马伯庸: 我必须在特别嘈杂的地方才能写得出东西,每天像上班一样 , 要么去咖啡馆,要么去朋友公司找个工位
,因为我原来就是在工位上写东西。长期形成下来的这种习惯,要求周围不能太安静,也不能太喧闹,入世不太深,避世不太远,要恰到好处地与世隔绝。
我曾经试过在家里写东西,沐浴更衣,把电脑桌擦拭得一尘不染,点起熏香,放起音乐,窗外万籁俱寂,双手搁在键盘上,结果没过两分钟,手就被恶魔所控制,握住鼠标移向“电影”、“游戏”等文件夹,或者开刷微博客户端,
邪恶的声音在心里反复呢喃:刷到一个整点时间就停,就停,哎呀,过了,那就刷到下一个整点好了……
就算我发起狠,在电脑前心无旁骛,但满脑子全是空白,啥也写不出来。家是家,写作是写作,我的潜意识和马小烦(马伯庸儿子)把它们分得很清楚。
艺绽君:您的作品改编热度很高,这会让您在写作中受到一些影响么?比如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影视思维去写作?
马伯庸: 这个方面我会把它排除掉,有了冲动才去写。
因为实际上是这么一个原则,就是你写东西你永远不可能去迎合。因为读者的要求有很多,你作为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写出心目中最好的东西,然后把市场上跟你志趣相投的读者吸引过来。所以理性的判断也有,只不过不是去迎合市场,我觉得是去筛选细分。每一次创作,其实都有压力。
不过创作不一定要超越前作,但一定要做出差异化来。
艺绽君:最近在写什么题材?您还对哪些时代背景感兴趣,想去挖掘?
马伯庸: 这两年都在闭关赶稿,是之前从没挑战过的题材,难度很大,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做了好几年,希望明年能顺利出版。
我原来喜欢三国,后来对唐产生兴趣,最近一头扎在明朝里头,未来大概会在秦末多停留一段时间吧。每个朝代都有它迷人的一面,也有它丑陋的一面,这种多元化的复杂,才是最令人入迷的。
马伯庸还有 近十部待播作品 在路上
你最期待哪一部呢?
电视剧《两京十五日》:2020年10月发布概念海报;
电视剧《风起陇西》:由路阳执导,陈坤、白宇领衔主演,2021年7月杀青;
电影《敦煌:归义英雄》:由《长安十二时辰》导演曹盾执导,已备案;
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潘安子执导,张若昀、王阳、戚薇、吴刚、费启鸣、高亚麟主演,2021年11月杀青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大明书商》《幽陵道》:已官宣
动画连续剧《长安十二时辰之白夜行者》:已官宣
* *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艺绽
编辑:李俐
监制:周南焱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