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科院一年能挣多少钱,中科院的人是怎么养家糊口的

  

  2019年12月,网上有一条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题目是“王永强,你妈妈叫你回家”。原来这是常州病重老母亲的要求。希望网友们能帮我找到在国外走失20年的博士儿子王永强。但是当所有人联系王永强时,他没有出现在他母亲的床前。于是舆论片面地诋毁王永强。真的是这样吗?   

  

  看着王永强年迈病重的母亲,有些人甚至发现了20年前的报纸,这证明了王永强的家庭非常贫穷,所以他一定抛弃了他的家人。不过有句话说“不了解全貌,不予置评”。还是有很多人理性看待这件事的。是什么让王永强忽略了他的家人?   

  

     

  

  # 20年前的事实   

  

  王永强1969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农村。王永强家有三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但最好的一个。王永强学习如此努力,工作如此努力,以至于他没有笔做作业,所以他去垃圾站找铅笔头。就这样,王永强一路考上了苏州大学。   

  

  可以说,当时能够上大学是非常可贵的,更何况他的父母还为这样一个大学生卖老鼠药。可以说,他是全村人的希望和骄傲,但王永强的先进之路才刚刚开始。   

  

  后来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并于1997年顺利考取北京大学博士后。王永强于1999年结婚,但他的父母没有参加他儿子的婚礼,因为他们没有钱买票。后来,王永强和他的妻子去日本留学。中间,王永强给家里打过两次电话。后来,王永强的父母因为没钱买药,想寄些钱来补贴家用。但从那以后,王永强完全失去了联系。   

  

     

  

  听起来这是一个现代目空一切的狼的故事,父母为了教育和就业,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但是,到了孩子老了要孝顺的时候,孩子就不在乎了。后来,很多人对王永强大喊:虽然他的经历很鼓舞人心,但他不同意三观。   

  

  大家联系王永强时,他只留下一句话:“清官断不了家务事”。听起来好像有东西在里面。那么,发生了什么事,王永强20年来一声不吭地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是什么让他即使在母亲快要去世的时候也不愿露面?   

  

  #可怕的出身家庭   

  

  最近经常提到出身家庭的社会概念,指的是孩子在结婚前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因为出身家庭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出身家庭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王永强出生的家庭真的很穷,家里有三个孩子,父母靠卖老鼠药养活一大家子。王永强也很心疼父母,所以他从小就很懂事。他知道读书是他唯一的出路。为了上学,他背着一袋面条走了50英里去上学。   

  

  但是他的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习,但适可而止。到了一定年龄就不要学习了,只要能早点为这个家赚钱工作,分担压力就好!   

  

     

  

  这就是王永强和他父母开始疏远的地方。事实上,王永强也理解他父母的想法。他只是想通过更加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因为学习好就能拿到奖学金,你上大学时王永强把所有的学校补贴都寄回了你家,他靠奖学金和兼职赚的钱维持学习费用。   

  

  我以为这笔钱足够补贴我的家庭,但没过多久,王永强的父母去苏州向他要钱。没有家庭津贴,一个穷学生不可能有多余的钱。如果他没有钱,他的父母不会离开,只是强迫和制造麻烦。无论如何,所有可用的手段都被使用了。最后,王永强被迫支付了唯一的“口粮”。但是他自己饿了。   

  

  虽然王永强对他父母的行为感到不安,但他们是父母,他很清楚家里的困难。幸运的是,王永强读研后,学校补助从每月4元涨到了72元。   

  

     

  

  这对王永强来说是个好消息。这一次,王永强选择不告诉父母学校补助涨了,想偷偷存一笔钱私用。可惜后来不知道父母是怎么知道的,就又来学校大吵大闹。这次事件比平时更严重,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同意他读书了,他还敢私藏私房钱,这是一种粗暴的侵犯。正因为如此,王永强总是在同学面前仰起头。   

  

  王永强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原生家庭的邪恶。与这种“恶”相比,不能读书、饿肚子算不了什么,这进一步深化了王永强努力读书的思想。然而,他的妥协并不能化解父母的心结。因为在父母眼里,当王永强到了这个年龄,他应该像其他人一样赚钱工作养家。此外,王永强的大哥是个残疾人,他的姐姐已经结婚了。现在王永强是家里唯一的好工人。   

ad4ef9a8ad593610a64cfb' />

  

等到王永强毕业后,父母觉得这下你终于可以工作了吧!然而这个时候王永强要去北京中科院物理系读博士,这简直让王家父母崩溃了。与别人父母骄傲激动的内心不同的是,王家父母却对家里能出一个博士感到生气和郁闷,他们巴不得现在就让王永强退学。父母知道,上学就不能工作,不工作就意味着父母还要继续养家。

  

但王永强还是坚持继续念书,父母拗不过他,只能同意。但父母却觉得这是他们老两口心善,才让你王永强继续读书的,王永强就应该多多的感谢和回报他们。

  

到了北京后,王永强只有一个想法:终于可以远离家庭安心读书了;而父母却有另一个想法: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儿,北京就是京城啊,那你就来解决一下家中的问题吧!

  

于是,父母不是今天要他给哥哥介绍工作,就是明天要他给家中亲戚办事!与王永强的想法大相径庭的是,父母没有想过他是想要逃离原生家庭,只是想到了儿子在京城里可以办到他们在小县城里办不到的事。

  

  

然而在北京生活哪里有那么容易,还要给哥哥找工作,可是王永强办不到就是不孝。可事实就是,王永强确实做不到,这让父母大为恼火。原来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是白养了。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样的父母,而王家父母则不能理解的是,王永强怎么就变成了如此的不孝了。矛盾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爆炸。

  

1999年是令人高兴的一年,这一年王永强结婚了。这是人一辈子的大事,当然不能瞒着父母就把事情办了。王永强打电话给父母,王家父母很开心但是需要王永强给他们1000元的车费。

  

1000元的车费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一个人的一顿饭或者是一身衣服,但是在那时,却是王永强基本上10个月的生活补助。在北京结婚没有房子、没有彩礼真的是让人难以想象,岳父岳母也算是通情达理对这些都没有要求。可是这个时候还要给父母1000元钱,王永强可以说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最后王家父母没有来,只有舅舅来了。完婚后的王永强每天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生怕岳父岳母一家知道他的父母是这样“吸血”的父母。可是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父母仍然有忙不完的事情要交代王永强办,办不好就打来电话闹!

  

后来由于王永强工作学习的需要,他和妻子要去日本。王永强不敢隐瞒还是告诉了父母,没想到这次他们很开心地同意了。

  

原来父母以为王永强发达了,要求他带着他们和哥哥一起去日本,顺带着再给哥哥介绍一门亲事。但王永强却说:这肯定是不行的。于是父母就又一通大闹。王永强迫于无奈只好说:等我到了日本,一年能挣18万,我挣了钱给家里盖房子。这样,父母才算同意了,王永强终于带着妻子到了日本。

  

虽然这次王永强“跑得更远”了,可是科技的发达让人们的距离更近了。越洋电话也不像过去那么难打了,王永强保持着一个月和家里通话两次的频率。但通话内容还像过去一样。一个要钱一个给钱。

  

哥哥有残疾,父母又生病了。每次家里有花钱的事他们总会想到王永强。王永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是这个时候他不是一个人了,他还有一个新婚的妻子,还有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小家要养。

  

  

妻子最终爆发了,她无法忍受王永强无休止地给家里办事和给钱,终于二人离了婚。气球就在这个时候嘭的炸裂了,不是突如其来能吓人一跳,而是长久这么一点点地吹爆的。王家父母再次打电话要钱的时候,王永强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和家里大吵一架,让他们不要再打来。也许是为了和家中断绝一切的联系,这一次王永强直接去了美国。

  

到了美国王永强直接注销了中国的身份,从此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转眼间这一去就是20年,这个时候王永强病危的老母找到了报社,说自己想要见一眼小儿子。此消息一出所有网友都为之动容,但是唯有王永强不为所动;当大家发动力量找到他的时候,他只是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了结了所有人的相劝之言。

  

大家纷纷发表评论:“对家中有再多的愤恨,老母亲病危临终之际也要回来看一眼啊!”“这就是一个白眼狼,养你这么多年,还供你到大学、博士、博士后,你的书是白读了吗?”

  

可是始终王永强始终不曾露面,也不曾留下只言片语。而老母也带着遗憾离世了,可是后来,却有人道出了真相。

  

  

这个人就是王永强的哥哥王国强。王国强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却一直相信弟弟。王国强表示:弟弟不回家,其实是有他的难言之隐的。

  

哥哥的这句话,再联系上王永强的那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人才醒悟过来:这背后肯定不是这么简单。

  

于是在多方了解之下,王永强的真实经历,才一点点浮出水面。当这件事以另一种颜面呈现在了大众面前时,当初大骂王永强的人觉得自己的话说早了。于是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也有人说“不要像那个因为不给弟弟盖房子而被父亲砍死的女博士赵庆香一样,千万别回来!”“有的父母就像是高利贷一样,生了孩子就要连本带息的要回去。”“我不明白是什么样的父母在临死了,也还要把儿子拖下水,踩一脚让大家都以为他是不孝子。”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理不辩不明的时代。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有认同父母的也有认同王永强的。就像是电视剧中的樊胜美和房似锦一样,一直被压榨最后终于爆发,但是大家更加喜欢的是《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对于父母的压榨,苏明玉不仅反抗到底,同时又活得很精彩。

  

  

我也见过一些父母竟然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生了她、养了她就是应该给我花钱;我生病了,她应该给我看病;我生日她应该给我买礼物、给钱,礼物没有别人的好就是不孝。”瞬间我觉得三观被震得粉碎。因为有的人天生就是这样不能理解他人的疾苦却要求别人铭记自己的“丰功伟绩”。

  

听到了王永强的故事,很多人不能释怀,为什么有的父母只是为了自己以后能有人养老才生了孩子?为什么有的父母要像寄生虫一样活着呢?但是我并没有更多震惊和无法理解,只是唏嘘不已。

  

就像陈忠实老先生笔下的田小娥一样,在《白鹿原》里田小娥是不忠贞的,但是她却是最勇敢为自己抗争的代表。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许在王家父母或者亲戚眼中,王永强是不孝子孙。但是孝道并没有错,王永强的勇敢抗争也没有错,网友们的评价更加没有错,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是有的父母不配而已。

  

  

  

最后以一个网友的评论作为结尾:

  

> “没错你是我的父母,但你不是我的主人;没错我是你的孩子,但是不是你的附属。虽然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但是他们无法左右我们的人生。原生家庭给你打下的烙印,可能是终生受益,也可能是痛不欲生。好的父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