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故事和观点。
我是FIona,资深人力资源迷。
内部创业,职场新高度。
如果你想成为老板,你必须独自工作。不一定。华为和联想都有内部的创业机制,让想当老板的优秀员工有足够的独立权限去做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据相关报道,联想萧蔷创新的初衷是通过市场化监管鼓励员工创新,既可以成立新公司独立运营,也可以依托公司现有资源和业务体系内部运营。换句话说,取决于联想的品牌价值,做自己的老板有很多种方式,这就是职场上可以实现的内部创业。
公司也有向成功企业学习的动力。既然这么优秀的企业都可以做内部创业,那我们就要去尝试一下,所以我们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变,从部门预算制度入手,让业务部门先尝试内部创业。
每个业务团队开始独立计算成本和费用,包括员工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用等财务数据。预算制度已经实施,超出预算的部分应提交审批。经营了几年,经营模式还是老样子,只是财务报销有点麻烦。内部创业似乎不像猫和老虎那么容易学。最后那些精华都没有学到,导致了形似而神不似的结果?
与自主创业、另立山头的方式相比,从市场深度、客户资源、资金支持等方面来看,内部创业是一种风险较小的创业方式。是内部创业者与企业平台分享利益的合作方式,也是企业平台投资内部创业者的信任项目。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转嫁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将成本分摊出去,而利润却没有按同样的比例出售,那么内部创业只是虚名和自欺欺人。
作为一名农民工和创业雄心,企业平台为内部创业提供了机会,一些关键因素需要仔细考虑如下:
第一,责权利的契约是否可以兑现.
在名利场,如果责权利不一致,必然有很高的风险。考虑到法律规范、履约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是双方都有诚信来履行合同,否则,你为什么要争取呢?
第二,是转嫁风险还是利润共享.
一个新概念的流行通常伴随着各种内涵的行为。识别内部创业的真实意图很有必要。如果不是利润分享,内部创业不像自主创业那么值得争取。
第三,自我约束,利益边界。
选择内部创业,一定要有利益的边界。毕竟企业平台投资内部创业者自然有盈利目标。尊重投资者也是所有企业家必须认识到的基本常识。
以前我以为做老板自然要做业务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现在看来,所有的企业家都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他们不能掌握它们,但至少他们必须理解它们。
你在读书,有没有什么内部创业的精彩经历?请留言讨论一下。
我是FIona,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待工作场所的一切。
(发文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