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多些精准帮扶,培训多些精准服务,让更多乡村振兴人才引得回、留得住,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刘申婷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回到了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历山村,承包土地种植水果。三年来,他通过自学掌握了种植新技术,帮助村民解决了技术难题,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搭建了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将家乡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帮助村民解决了增产增收的后顾之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像刘申婷一样,加入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行列。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开辟了新的农业机械,使用了新的农业技术,干了新的农活。带着创业的梦想,他们在希望的田野里挥洒青春和汗水,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理念和先进元素,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深深耕耘脚下的沃土。他们把村民聚集在一起致富增收,给一个又一个村庄带来了变化。
笔者采访的一位新型职业农民表示,“创业环境越好,我们的实力就越大。”近年来,强农富农各项政策支持不断加强,各项创业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全球农村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与此同时,农村大量新产业、新业态诞生,创业创新空间不断拓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向农村流动。2019年,全国返乡人数达到850万人,3100万人在乡镇创业。不断壮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从人才需求来看,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5年,我国农业经理人约150万人,无人机驾驶员约100万人。从人才带来的社会效益来看,每个企业家平均可以带动6个农民就业。因此,只有鼓励更多人才回乡创业,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才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新动能。
让乡村有更多的振兴人才,既要吸引回来,又要留住。总的来说,目前中国还处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实现乡村振兴,要处理好人才出、留、带的关系,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让愿意回、留的人在乡村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舞台。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留住人才,都要在“培训”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渠道,完善培训机制;还要做好“教育”功课,坚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真正使农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不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每年培养100万名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这些本土“能人”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希望人才扶持政策提供更精准的帮扶,教育培训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因地制宜引进和培养更多的农村人才,让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大显身手,共同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