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 《联合早报》 7月10日文章,原题:林生斌人设崩塌背后的网络乱象
五年前,杭州的一起纵火案让失去妻儿的林盛斌成为许多中国网友最心疼的人。然而,关于他的故事在上周发生了大转折,那个宣布再婚很久的“深情男”瞬间崩溃,成为了大家叫嚣和殴打的对象。他的很多“龌龊故事”都被网友挖掘出来,公众也收起了对他的同情和怜悯,痛斥他是“同情消费者”、“卖惨赚钱”的渣男。他说的是实话吗?还是你一直想得到大家的同情?中国互联网上这种乱象有没有人负责?
事实上,在中国互联网上,利用自己的不幸经历来获得同情和利益的案例很多。打开各种平台直播,不难看到“创业失败东山再起”的“攻击者”卖理财课,“父母不重视病重”的“孝子”卖保健品等。所有这些都很难区分真假。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名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这些营利活动提供了平台和可能性。不管是真是假,林盛斌和许多消费过自己或他人经历的网络名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巨大流量背后的商机。庞大且不断优化的平台,以及广大愿意为网络名人买单的网友,为他们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目前,中国官方还没有系统地整顿网络上“博客情怀”的乱象,这些难以辨别真假的所谓“人的设定”也很难得到验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官员们更关注的是那些炫耀财富、鼓吹奢侈消费的网络内容,这可能会加剧社会对财富的不满和仇恨。他们认为这类内容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并没有专注于“卖惨”。例如,官方媒体发表了一份文件,批评一位在Tik Tok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出售奢侈生活”和“盲目追求流量和社会责任”。
这次林盛斌事件是一阵风吹来,还是继续发酵,让舆论继续施压,让政府采取行动?(作者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