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听到了很多企业家的悲伤故事,其中一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年有个项目老板带我去参观他的厂房,占地十几亩,有点气派。在办公室聊天,他说过几天这个公园会被银行拿走,因为之前是和另一家公司共同担保的,那个公司出了问题,他的公园也会被银行拿走拍卖。
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了七八年,成为了当地行业协会的副会长。现在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在此之前,停在楼下的两辆宝马和一辆奔驰被卖掉了。他说自己遇到了麻烦,就给身边的一些朋友打电话,有的直接关了电话,有的说因为缺钱不能借钱。他心里很清楚,这些人早就知道他的情况,不敢借,也不想借。他们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这是完全正确的。
当时看着他失落的眼神,真的很怕他再也起不来。幸运的是,他没有放弃,开始了新的事业。后来我想,创业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我们必须积极进取。虽然我们被现实击倒,但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站起来。我们怎么能这么容易就承认失败呢?
我曾经在一个创业服务平台上看到一句Slogan:“这是你与平庸扯平的最好办法”。我相信很多创业者之所以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不愿意平庸。再加上近年来媒体宣传的“创富英雄”,他们的内心更加渴望感动。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创业是致富的好方法,但这条路真的充满了危险。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有句话,认识自己。自古以来,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关于人生哲学的三个问题。作为一个项目的创始人,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理解自己?因为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自己,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创业?我们是否合适创业?我们适合创什么业?
人生最初的大多数角色都是相似的。他们一开始都是学生。当然,由于出身和家庭的不同,你可能是某个性格的儿子或女儿,起跑线也不同。一旦进入社会,有的人选择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进入体制,有的人去公司的职场,有的人自己创业。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
#为什么我们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说好的能力是保证事情做对,那么明确的价值观就是选择做对的事情。
我们刚进入社会时的价值观可能受到了出身家庭的影响。毕竟我们接触了20多年,他们对金钱、婚姻、事业等的看法都是他们灌输的。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身份可能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他们想让你安全稳定地工作,但你心里住着一匹野马,渴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草原。
在《我是歌手》节目中,音乐人李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很多明星在舞台上和聚光灯下的表现其实和平时的生活完全不一样。媒体把娱乐明星捧成英雄人物是不对的。
在他的认知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人,并不是一个应该被人们追捧的大明星,所以一直保持低调;前段时间重温了经典谍战电影《谍影重重》系列。影片中的杰森伯恩是中情局训练出来的超级特工,是中情局眼中可以随意使用的杀人机器。杰森伯恩之前自愿加入了“踏脚石”项目。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爱国军人光荣地加入了这个项目。他选择牺牲小我,成就更大的小我。
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决定了我们的身份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想要的身份往往与组织赋予我们的角色相矛盾。当组织给你角色的时候,总有一些规则、界限和约束,有很多条条框框。
所以,在这些组织内有很强创造力的,有很强自我价值实现要求的人,就会想出去创业,去突破角色的边界。
如果你有强烈的自我价值信念,对创业成就和财富的渴望,那么你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
#我适合创业吗?
如果我们把在体制内工作比作一级风险博弈,把在民营企业工作比作二级风险博弈,那么创业就是最强的三级风险博弈。在这张游戏地图中,我们需要非常强大的打怪和升级能力。职业经理人需要工作技能来实现效率最大化,而企业家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行业意识和资源。否则,如果你不小心掉进坑里,可能万劫不复,财富价值将被彻底清空,甚至你将负债累累。
所以,首先在心态上,创业是强者的竞技场,抗压能力强,精力充沛,不屈不挠的all。
精神上;其次是能力,在这个领域有很深的知识或技能;最好也有这方面的人脉,整合供应链资源。
如果你在这个领域玩过奇怪的游戏,踩过坑,四处摸索过,那就更好了,至少你是职业选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业是一个蛮荒英雄的时代。在当时,出海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资源转化。如今的创业时代,团队越来越专业化,创新越来越深,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资本化的门槛越来越高。
所以,我认为有三类人出来创业容易成功,也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企业高管、连续创业者、行业专家
,这几类人在之前的游戏版图里积累了创业能力、行业认知、人脉资源,当然还要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一招制敌”的能力,也就是核心竞争力。
# 我适合创什么业?
在创业的道路上,创业者也有很多的身份:比如,我就想着找到一个能快速赚钱的项目,做一个一夜暴富的生意人;我通过我擅长的技能、行业认知,干一个能细水长流的生意,做一个持续稳定的商人;我通过某种创新,整合团队资源,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做一个社会认可的企业家。
在我眼里,只要合理合法,能一夜暴富的生意人除了运气,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而媒体所宣扬的伟大企业家也并非一撮而就,而他们所背负的压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我们氢创投资对项目创始人的一条考察标准是“人项合一”,你身上具备的特质、核心能力,与你目前创的业是否匹配。
比如你要做社区生鲜超市,你是否对货品管理、采购、物流有深度的行业经验和创新能力;比如你要做自动修图AI软件,而你之前却是一个做市场拓展的BD,隔行如隔山,一毛关系没有。其实,现在很多个人依托于大的社交电商平台,创业成功的案例很多,比如做自媒体、视频、内容电商、网红直播的项目,投入小,风险小,抓住细分领域的红利,还是有成功的机会。
但是在资本机构眼中,喜欢与什么样的创业者结合呢?答案是企业家型的创业者,持久的耐力,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有可规模化发展的路径。
创业的身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是摆小摊的生意人,还是坐拥上亿资产的上市公司企业家,
不是资本看不上的创业项目就不是好项目,人项合一、有用户价值的项目就是好项目。
所以我们为什么出发?当你的用户对你的产品赞不绝口的时候,当你能带领团队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和财富的时候,当你的亲朋好友为你骄傲的时候,不管事业做多大,我们的内心必定是温暖喜乐的。
《激荡三十年》中,曾描述了中国的历次创业浪潮,从渐进式的模式创新,慢慢过度到技术的深度创新,从1984年第一代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走出来的农村企业家,到1992年的大批公务员下海创业,再到1998年互联网时代创业天团的诞生,中国的企业家在一代代演变,从早期的生活所迫,唯有经商,到后期的精英创业,改变世界的信念进化。
从小生意思维做起,是创业路上打怪升级的第一步。只有经验值积满,才能上一个新的Level。为什么精益化创业要提MVP,就是要用最小的试错代价切入市场,而不至于失败的后果让自己和团队受伤太重。
# 创业需要终局思维
当我们决定了要到达的目的地,就要有匹配的路径和方法论,要设想走到目的地所需要的能力和需要避开的坑。
当我们定位好自己的创业身份后,我们要盘点我们是否具备支撑这个身份的能力层、资源结构层、以及外部环境层。
重新定义自己,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业项目,我们需要给自己做好人生身份的定位,做好价值观体系的梳理(价值观对应的是战略思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做什么事情更重要,该选择用什么样的人等等,都是重要的选择题),然后做好能力层的打磨和资源层的积累(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对我们储备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加工,以便于我们能快速调取使用)。最后,向创业路上的奋斗者致敬,和平年代,在商场上的创业者就是勇敢的战士。
“大多数人都自认为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其实不然……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优势。”――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大多数人往往是穷尽一生的时间来改善劣势,却很少关注优势。
为了帮助人们发现自身优势,1998年,优势心理学之父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1924-2003)与汤姆拉思及盖洛普科学家团队研发了一项科学的优势测量工具――优势识别器,并将这项独一无二的测量工具纳入到了管理类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