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怎样投资影视行业,影视项目投资失败原因

  

  好久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烂的片子了。   

  

  开场不到30分钟,舅舅就如坐针毡。   

  

  两个半小时的耐心是你可以申请工伤的程度。   

  

  废话不多说,大叔为大家避避雷:   

  

   《第一炉香》   

  

     

  这是导演许鞍华,公认的华语电影第一女导演。第三次改编张爱玲's作品。   

  

  对前两部分《倾城之恋》和《半生缘》的评估为一般。   

  

  她还在纪录片《好好拍电影》中承认,自己对张爱玲的了解不够透彻。   

  

     

  

  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488ca10 bcc347099 bb194cb100d 937f /   

  

  主要有三个问题:   

  

  角色与演员的匹配度、电影的宣发定位、电影内核与小说的偏差。   

  

  叔叔,一个一个告诉我。   

  

  _1_   

  

  女主葛薇龙,由马思纯出演。   

  

  张爱玲's的原著描述如下:   

  

  “她的脸是一张扁平而美丽的小凸脸。现在,这种“粉扑脸”已经过时了。她的眼睛又长又迷人,双眼皮的深深印痕直扫进鬓角。细长的鼻子,胖乎乎的嘴巴。也许她的面部表情有点欠缺,但也只是因为这种迟钝,才显示出中国古代人温柔敦厚的情操。”   

  

  大叔,看完这一段,想到的是汤唯,不是刘亦菲。   

  

     

  桑德拉的外表似乎不太适合这个角色。   

  

  更别说演员演技的欠缺了。前半部分无辜地凝视,后半部分强行高贵而悲伤。   

  

  1505f9f5d4b4d14bf4e4ffba9a731a2' />

  

但彭于晏是典型的阳光小伙,一笑露八颗大白牙的那挂。

  

影片里有一段,男主妹妹给女主吐槽哥哥,说道:“混血的男生总有种阴沉和丫头气。”

  

话音刚落,黝黑的彭于晏就进来了,秃袖大背心把壮实的二头肌衬托得淋漓尽致。

  

叔差点在影院笑出声。

  

  

两人站在一块儿,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网友戏称,这不是《第一炉香》,应该叫《第一炉钢》。

  

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幸好还有俞飞鸿,凭借一己之力,把选角的大失败拉回了一些。

  

她一举一动都展现着成熟女人的仪态万方。

  

举手投足眼波流转之中风韵犹存,勾得一群男人心神不宁。

  

姑妈这个老少通吃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

  

  

如果这个电影只值一颗星,那这颗星都是俞飞鸿的功劳。

  

_ 2_

  

《第一炉香》还在宣传期的时候,就已饱受诟病。

  

  

你有多久没看过这种风格的文字了:

  

> “不联系不是难事,不想念才是”

  

> “这个秋天,有海浪,有微风,唯独没有你”

  

> “爱是无痛又痛彻心扉的痛楚”

  

  

好好一部文艺片,非要走“下沉式”土味风营销。

  

各类土味情话,被精心打造成了爱情鸡汤,哗哗往外倒。

  

确认过眼神,是郭小四都早早放弃了的疼痛文学。

  

  

海报和预告片的高级质感,与宣发产生了巨大的割裂。

  

这......就算打不过大片,也不能自暴自弃吧。

  

说实话,在进影院之前,叔一直以为是宣发出了问题,万一影片质量还不错呢?

  

但令叔没想到的是,这波竟然不全是宣发的锅。

  

_ 3_

  

叔特意把原著翻出来重温了一遍。

  

观影之后就一个感想: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香港,各地区人员杂乱。

  

但本应出现的粤语、上海话、英语等多语种交杂的场景却完全消失了,人人都说着流利的普通话。

  

听起来是极其别扭。

  

  

语言的错误选择,让观众迟迟入不了戏。

  

随着剧情的深入,从演员演技到故事内容,别扭的感觉只增不减。

  

  

早在2011年,马思纯就为了装文艺,而用错了张爱玲的语录。

  

这引起了张爱玲书迷们的疯狂吐槽。

  

  

  

10年过去了,她对张爱玲作品的理解还是浮于表面。

  

以至于她错误地以“卑微的爱”为核心,去演绎葛薇龙这个角色。

  

  

演员出现了偏差,而导演甚至偏得更远了。

  

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最后的一个小时,是对原著的原创续写。

  

狗尾续貂不说,让本身就歪了的电影主题,在耻辱柱上钉得死死的。

  

  

小说里主要凸显的是,多重欲望下堕落的众生相。

  

他们相互利用,谁也无法逃离泥潭:

  

女主为姑妈勾引男人,也同时靠卖身养男主。

  

或许她一开始真的爱上了男主,但后期的婚姻,主要是为了用“爱”来给自己的贪心与爱慕虚荣,套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姑妈促成两人的婚姻,是为了达成控制的目的,稳固自身的利益。

  

而男主,则是万花丛中过半片不沾身的浪子,结婚是被姑妈的计谋所诱骗,内心只想继续游戏人间。

  

  

电影理解成了什么?

  

仅仅是爱而不得,是低到尘埃的爱情。

  

略去了对欲望的挣扎,曲解成了自我感动型的为爱牺牲。

  

  

满屏的卑微,满屏的强行煽情,简直和低劣的国产疼痛青春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怪不得宣发了,张爱玲看了都要气得复活。

  

着实把叔尬到了。

  

  

叔明白,许导想要表达的,其实是命运的无奈与人物的迭代。

  

女主逃不出既定的命运,成为了下一个“姑妈”。

  

  

但如果想要拍这样的一部片,又何苦揪着张爱玲不放呢?

  

拍一部原创不是更香?

  

也能少些来自书迷的怨恨。

  

  

可惜了。

  

可惜了张爱玲的小说IP,也可惜了这部电影。

  

制作方自顾自点上了一炉香,燃尽后飘散都是被败坏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