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怎么创业呢白手起家,一千元在义乌怎么创业

  

  她从小家境贫寒,16岁那年,她拿着20块钱做了一个“小贩女孩”。   

  

     

  

  周晓光   

  

  23岁那年,我积攒了2万元,开始自己创业。54岁那年,我身价300亿,成为浙江女首富。   

  

  她就是电视剧 《鸡毛飞上天》 的人物原型周晓光.   

  

  她建立的新光珠宝公司,也被称为“中国版的施华洛世奇”。”   

  

     

  

  广信饰品   

  

  那么,周晓光是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将公司打造成为商业帝国的呢?   

  

  # 01   

  

  1962年,周晓光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村家庭。   

  

     

  

  家里有七个姐妹。作为大女儿,她从小就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父母做家务。   

  

  1978年,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正在读高中的周晓光不得不辍学回家和母亲一起卖货。周晓光今年16岁。   

  

  和母亲一起跑了一段时间后,周晓光决定自己单干,以便赚更多的钱。   

  

  她向母亲要了20块钱,从那以后,她独自一人当了7年的货郎。   

  

     

  

  周晓拿着妈妈给的20块钱去了义乌,批了一些小商品,开始沿街叫卖。   

  

  她能发现义乌的街头同行太多,竞争激烈。   

  

  当时,由于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很多地区都缺少小商品,所以周晓光决定把商品卖到其他地方。   

  

  周晓光带着商品满血来到上海,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开始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日夜奔波。   

  

     

  

  但是,上海是一个发达的城市,各种开支可以说是她这样的小商人所无法承受的。   

  

  除了一日三餐,背负着房租、水电费和摊位管理费的周晓光也是上气不接下气。   

  

  面对这种局面, 周晓光不得不转移阵地,另寻生机。   

  

  # 02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北小商品刚刚发展起来。与上海相比,周晓光觉得东北的发展机会比上海多。   

  

  于是,周晓光坐火车从上海到了东北,慢慢地她发现,因为北方冬天天气寒冷,女人喜欢待在家里绣花,所以与针线活相关的产品非常受欢迎。   

  

     

  

  所以周晓光从义乌运来了这些货物,并在东北各地旅行了很长时间。   

  

  由于周晓光销售的商品不仅做工精致,质量也很好,很多顾客都赞不绝口,慢慢地周晓光也赢得了很多回头客。   

  

  她经常每天换地方,白天卖货,晚上连夜赶火车到下一个地方。为了省钱,她从不买卧铺,经常躺在火车凳下睡一夜。   

  

  就这样,周晓光一干就是七年。   

  

     

  

  手里拿着那张小地图,她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悲伤和无奈。   

  

  正是因为这种漂泊的生活,造就了周晓光坚韧不拔的性格。   

  

  经过七年的街头摆摊经验,周晓光了解了中国各种街头摆摊的情况,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   

  

  慢慢地,周晓光也积累了2万元的积蓄,成为家乡为数不多的万户。   

  

  1985年,周晓光在义乌遇到了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余云信。   

  

     

  

  渐渐地,他们两人对彼此产生了好感,而周晓光最终只是四处奔波。   

的货郎女生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03

  

婚后不久,周晓光决定和丈夫一起创业。

  

他们拿出将近2万块钱的积蓄,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买了一个摊位,做起了饰品批发的生意。

  

丈夫虞云新负责进货,周晓光负责售卖,由于二人都有着丰富的经商经验,他们的小摊生意非常红火,也顺利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 可周晓光并不满于现状,这时,一个更大的计划在周晓光的心中慢慢形成。

  

她不想只单单做一个代理商,她还想开办连锁店,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自己的饰品店开在全国各地。

  

1990年,周晓光听说,香港在珠宝首饰经营方面非常有名,于是就跑去香港“取经”。

  

  

周晓光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香港的“店铺化”经营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为当时内地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很多做小生意的都是搞个小摊位就满足了,根本没有人会想到搞连锁店铺。

  

周晓光回到义乌后,就开始着手张罗店铺。

  

很快,店铺数量快速增长,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很多品牌商也纷纷找到周晓光合作,周晓光也成为了当时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

  

  

这时周晓光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钱有了,流量有了, 与其代理别人的品牌,不如打造一个自己的品牌!”

  

> 1995年,周晓光拿出了所有的家当,成立了新光饰品公司。

  

新光的诞生,不仅给饰品行业带来了方向,也成为了义务小商品市场的标杆。

  

  

由于头部效应,很多人开始跟着周晓光从事饰品生意。

  

一时间,义乌的饰品规模做到了年产值200多亿,占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只有高中学历的周晓光知道自己已经不具备管理的能力,于是她请来了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公司。

  

接着,她又花重金请设计师投入产品研发,请专业的人来给公司的员工做培训。

  

1998年,随着公司的不断优化,新光也成为了中国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2006年6月,“新光”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新光饰品也被人称作是“中国版的施华洛世奇”。

  

# 04

  

> 当一个人走的太顺的时候,她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新光饰品在周晓光的带领下,做的是风生水起。公司每次升级转型也都非常成功,这使得周晓光信心倍增。

  

慢慢的,周晓光觉得饰品行业的发展空间有限,于是就不再满足于在主业上继续深耕下去。

  

她开始把目光投向房地产、金融、酒店等领域,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路线。

  

  

2016年,在新光集团成立21年后,借壳“方圆支承”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周晓光夫妇的身价也达到了300亿,一跃成为了浙江的女首富。

  

可是这资本的牌桌可不好坐,多元化的道路并没有给周晓光带来想要的结果。

  

房地产业务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反而占去了大部分资金,再加上楼市管控不断升级,房地产业务更是雪上加霜。

  

直到2018年,新光饰品公司财务持续恶化,为了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公司开始不断的通过融资和股权抵押等方式借入资金,公司的债务也急剧上升到了357亿元。

  

  

最终,周晓光也落得是一地鸡毛。

  

周晓光的财富就像过山车一样,刚达到顶峰,就又迅速跌入了谷底,曾经的“首富”变成了“首负”,不仅让世人唏嘘不已。

  

>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那金刚钻,别揽那瓷器活。

  

有梦想是好的,但现实未必入愿,自己不擅长的行业千万不要盲目介入。

  

周晓光的成功来源于她,异与常人的眼光和不怕挫折的毅力,却忽略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败在了自己的雄心上。

  

  

对于周晓光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