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是冠军。25岁的张来自长宁县龙头镇石笋村。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就业,也没有参加各种招聘考试。相反,他回到家乡创业,成为了一名“养蜂人”。
张检查蜜蜂。
养蜂创业
11月26日,笔者到长宁县郊区的一个养蜂场采访,听到远处蜜蜂嗡嗡叫。它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厂,有500多平方米。厂房的大坝上有许多蜂箱,成千上万的蜜蜂不停地来回飞舞。一个年轻人站在蜂箱中间看蜜蜂产蜜。他就是“养蜂大王”张。
张是四川师范大学生物专业的学生。自从他被大学录取后,他就有了创业的梦想。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大三那年,他决定毕业后回老家养中蜂。为此,他利用星期日和节假日对成都周边的多家大型养蜂场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充分掌握了国内养蜂业的市场和发展趋势。经过深思熟虑,他写了文章《农村发展养殖中华蜜蜂致富的思考》,得到了学科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好评。
梦想成真
2018年8月,张毕业回到家乡后,把在家发展养蜂项目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大力支持。张和他的父母一起,用木头和其他材料在他家的屋顶上建了一个小养蜂场。养蜂场建成后,他的父母看到张不是在看养蜂技术书,就是在养蜂房里走来走去。考虑到儿子需要大量资金购买蜜蜂种子和必要的养蜂设备,他讨论了银行贷款支持儿子创业。
“父母给我提供教育已经够难的了。我不能再让他们担心了。”张说,他不能用家里的钱自己创业。但是没有钱怎么创业呢?张鼓起勇气打电话给在新疆工作的哥哥和正在大学读书的同学。他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很快筹到了6万元,这让他感动了好几天。
有了启动资金,张开始四处奔走,买养殖蜂,养国王,买养蜂设备,建立销售平台。他从长宁县、江安县、平山县、广西、湖北等地购买了80箱优秀的中华蜜蜂,走上了养蜂和王繁的道路。2018年下半年,蜂群增长到100多只,成功培育销售蜂王8000多只,半年实现纯收入10多万元。
今年上半年,四名返乡青年被雇来帮忙照看养蜂场;今年下半年,将带动6名返乡青年自主创业。随着蜂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张将蜂场数量增加到3个,蜜蜂数量增加到300多箱。培育中国蜜蜂5万多只,收获纯天然蜂蜜1500多公斤,通过网络平台出口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深受用户青睐。
带动乡亲
“张创办的养蜂场养了几百只养蜂箱。一年多来,何宇生产的蜂蜜产值100万元,是长宁县迄今为止养蜂箱数和产值最高的。”长宁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年轻人通过职业生涯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表彰,获得了全县“养蜂大王”的称号。
现在,在张的帮助和带动下,龙头镇的中国养蜂人发展迅速。现在有30多位养蜂人,其中有30多位来自星村陈、昆仑范春雷、龙头卢龙海的大型专业养蜂人。
“未来,我将进一步扩大蜂场,增加员工数量,购置新的蜂王人工授精设备,蜂群数量增加到500箱,年产值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