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谷编辑:李进
作者: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yujiting 99
前段时间,央视前主持人王小骞换新车的视频被推上了热搜。
恰逢她丈夫谭江海结婚22周年,为了庆祝,他们决定换掉开了12年的车。拿起新车时,王小骞高兴地说:“希望婚姻更有力量。”
眼尖的网友看到这辆车价值不菲,于是有人质疑她炫耀财富,但了解情况后发现根本不是这样。
12年前,这对夫妇在结婚10周年纪念日买了一辆车。现在10年过去了,他们也想换一辆更有活力的车,这样会让他们的婚姻更有活力,质量更高。
而且,为了避嫌,王小骞刻意避开了车标,只为分享自己婚姻的幸福。
慷慨的回应:“炫耀的不是车,而是对婚姻的信念!”
王小骞和谭江海相依为命将近30年,他们携手围攻了这座城市22年。从最初蜗居在北方的年轻人,他们一步步走出了现在的娃娃花。
我觉得,分享这样一段可以熬过平静繁荣岁月的婚姻,比研究他们现在能买得起什么样的车更有意义。
01
“意识到我快要离开她时,
我不再相信所谓顺其自然。”
1992年,王小骞和谭江海都是山东人,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
当时他们专业,每个省招两三个人,班里只有谭江海一个学生住在王小骞。出发去北京之前,谭的母亲特意对说,“的英语不好。去了请多帮帮他。”
王小骞也没有提到。每当有事情发生,他就想向他寻求帮助。
谭江海性格内向,每次都全心全意地帮助她,但很少说话,直到有一次,大家都去自习时,他拿着笔和画架跑了出来。
晚上,谭江海约王小骞出去。原来这一天是王小骞的生日,他的礼物是一幅画,在湖边的草坪上有一个漂亮的阁楼。仔细看阁楼,原来树枝是一根一根粘出来的。
辽阔的草地,漂亮的房子,清澈的湖泊……那一刻,异常美好的感受轻轻渗进王小骞年轻的内心。
两个人自然走到了一起。
谭江海非常照顾她。王小骞不耐烦了。如果谭江海帮她做错了菜,她会生气的。谭江海哄着她,不遗余力地帮她做饭。
每次课外练习,不管多晚,谭江海都会在旁边等她,并在结束后送她回宿舍。刮风时,她会尽快脱下衣服穿上。
一眨眼的功夫,在她大三的时候,王小骞就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为了毕业后有更好的发展,她开始到处寻找实习机会。
相比之下,谭江海就佛多了,总觉得上班不着急,以后也不会饿肚子。
王小骞劝了他几次后,他根本不理他,全身心投入寻找各种机会。慢慢地,谭江海开始觉得王小骞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他身边。
两个曾经很亲近的人变得不熟,偶尔会在一起上课,不再像以前那样挤在一起。
这种隔阂一直持续到毕业,谭江海终于有了紧迫感:如果在北京找不到工作,他可能会永远离开王小骞。
直到那时,他才真正意识到王小骞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从那一刻起,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他每天在北京跑来跑去,一天试着试镜几次,嗓子都哑了,但他尽力留下来。
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进入了北京电视台。当时王小骞已经参加了央视的选拔,但是结果迟迟没有出来,脸上长满了痘痘。
在她最焦虑的时刻,谭江海再次来到她的身边,就像四年前,他们一起去了其他地方,这让她感到安心。
有人说:女人的成熟从离开了她所依靠的男人开始,男人的成熟则从遇到他想守护的女人开始。
对谭江海来说,是王小骞的离开让他明白了宝藏。反过来,这种成熟最终给王小骞带来了他想要的支持和安慰。
02
爱从“蜗居”启程
1999年,王小骞和谭江海领证结婚。
人生大事,本该隆重庆祝,可两个在北京还未站稳脚跟的年轻人,只请了彼此的父母,摆了一桌低调的宴席。
包里揣着结婚证,两个人搬进了一间30多平米的出租屋。
出租屋的墙面很旧,谭江海就重新粉刷,但无论怎么刷,还是会有墙皮翘起来,没多久,整面墙就布满了鳞片一样的墙皮。但两个人却丝毫不觉得窘迫,还把给蜗居取了个诗意的名字――盘丝洞。
当时,王小骞为了在人才济济的央视站稳脚跟,接了很多节目,熬夜录制是常事。
谭江海也因长期熬夜工作,饮食休息不规律,年纪轻轻就得了中重度脂肪肝。
可无论工作多累,回家多晚,两人总能在深夜遥遥望到“盘丝洞”里,另一个人为自己留着的灯。
在这一刻,内心就会变得无比温暖,也正因为这样彼此取暖,两个人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光。
终于,在主持《为您服务》时广受认可的王小骞,被选中成为《交换空间》的主持人。
这部国内首档与装修相关的综艺,是许多人的家装启蒙。节目中的两个家庭,拿着一笔装修经费,由专业装修设计师带领,去为对方的家做装修。
新颖的内容设计,加上王小骞极具调动性的主持,使得这个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
很快,王小骞在和谭江海出去旅游时,哪怕是在西藏,也会有许多游客认出她,围上来要跟她合影。
这时被晾在一边的谭江海,丝毫没感到失落,每当有妻子的粉丝凑近时,他都热情地指路“王小骞在那儿”,然后在觉得妻子累了的时候,又及时跑进人群把她“解救”出来。
伴随人气的飙升,工作变得更加繁忙,王小骞的脾气也更加急躁。
有次两个人在外逛街,快要回去时,王小骞突然发现车钥匙不见了,情绪无比激动,谭江海安慰她反而还被怼了。
找到车子后,王小骞才发现是自己锁车时忘了拔钥匙,一肚子歉疚话还没说出来,谭江海就摸着她的头,半开玩笑地说:“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人还不犯个错吗?”
王小骞感动得几乎流泪,全身都有通电的感觉,忍不住说:“没嫁错人。”
当然,持久生欢的陪伴,靠的是双向奔赴。
当时卫视还没有兴起,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谭江海,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默默无闻。先他一步成名的王小骞,总是坚定支持他,从没有让他在事业方面有心理负担。
有时谭江海熬夜录节目,王小骞不管自己多忙,都会保证让他回家时能吃到热饭。
终于,捱过10年沉寂,谭江海也靠着《档案》《大秦岭》等节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王小骞分享说: “婚姻的意义,不在于你选的那个人有多好,而是他愿意对你多好。”
这种好并非单方面的牺牲,而是理解并包容对方,在彼此滋养中收获各自的成长。
在这个爱情越来越被明码标价的时代,拎包入住的婚姻也许快意,但互相搀扶走过来的岁月,才能打捞起比海还深的深情。
03
“相守22年,我们的路还有很长”
2014年,41岁的王小骞生下了女儿,她和谭江海15年婚姻开启了新的篇章。
此前人们都认为他们是丁克,孩子出生后,谭江海第一时间出来回应:
“我们并非丁克,但一直在考虑孩子出生后我们可能面临的问题,惟有将这些问题彻底规避,才能负责地对自己说,可以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了。”
在王小骞怀孕期间,谭江海的工作也很忙,白天要录节目。为了不让妻子能吃上饭,他每天下班回家后都做一整桌吃的,够王小骞晚饭以及第二天白天吃。
谭江海还会每天做一份西红柿沙拉,因为他知道王小骞这个时候,只爱吃这个。
孩子生下来以后,他们没让老人来帮忙带,而是决定夫妻两人自己养育。
因为工作关系,王小骞每天早上都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化妆,谭江海便主动承担起了送孩子上学的任务。
王小骞则利用工作间隙,积极学习心理学的课程,每当谭江海在带孩子时失去耐心了,她都会及时站出来,既开导孩子,也开导丈夫。
两个人在养育孩子时也很讲究配合,不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而是“要红一起红,要白一起白”,不让孩子分不清该听谁的。
作家亦舒曾说: “一个人从没有所谓的平衡家庭和事业,靠的都是夫妻两个人的通力协作。”
王小骞和谭江海便是如此,靠着漫长陪伴中修练出来的默契,让生活不仅没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变得满地鸡毛,反而更加充满活力。
王小骞在2019年勇敢离开央视,选择自己创业,一年出了两本书,还考上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依旧在追求未来的无限可能。
谭江海在北京电视台的事业稳步上升,生活中照顾孩子之余,还抽出时间健身。
对于两个都在认真生活的人来说,婚姻无论多久都不会失去浪漫。
相守20多年的王小骞和谭江海依然不忘相处的仪式感。
某一年的七夕节,向来内向的谭江海,对着镜头喊话:“七夕节,我爱你。”
王小骞则满脸幸福的微笑,回应道:“咱俩好好的。”
在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婚姻,但多的是幸福的婚姻。
而婚姻的幸福没有定式,并不取决于何时结婚,何时要孩子,或者赚了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
有时候,婚姻就像一杯水和一颗泡腾片,碰到一起时“嘶”的一声,在扑腾中完成了最浪漫的融合。
自此之后,彼此相融,浮沉相依。
从王小骞和谭江海认定彼此的那一刻起,无论是曾经的“盘丝洞”,还是如今的花团锦簇,都在这段婚姻中变成了独属于他们两人的幸福。
参考资料:
1.《马兰花开》,2020-06-01期;
2.《超级访问》,2009-01-06期;
3.《交换空间》,2007-05-25期;
4.《明星同乐会》,2013-08-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