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茶的路上,经常有茶友问我,想进入茶行业,开店创业,卖我的茶,也经营其他茶用具什么的。让我给你一些建议什么的。即使茶行业不景气,大量破产即将到来,还是有人想入行。
嗯.生意上门,这是最坏的,也是潜在的客户来源。这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开心,反而觉得有点难过。愁如何组织语言说服他们不要卷入发烧,也不要因为伤害他们热情的不当言语而受到指责。
茶产业好不好?很好,容易,利润高,门槛低。但是事物总是有其优点被放大,缺点被忽略。缺点背后,现实就是风险。
如果一个新人入行,下定决心,我也说服不了他。如果他能被我说服,说明他不够坚定,放弃就好。也许,我也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也许,我可以帮你少走弯路。
最好引进一些经验和积累。
喝精就是产业。因此,在进入茶行业之前,最好有一些饮茶的基础知识和经验。没有上限,越有钱越好。最便捷的商品交易方式一定是因为“你比别人更懂,理解更深,经验更丰富”等等。当然,也有性别优势。不可否认,女性在这个行业的天然优势比男性更强。这不是讽刺,而是女性更敏感、细腻、耐心、优雅,更适合这个行业。
积累是指受众群体的积累。如果你在入行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茶友资源,而且平时关系也不错,那么你实现起来就没那么难了。只要你不吃得太差,这些基础群体将是你创业的开始。如果没有观众,但是需要慢慢培养或者发展,相对会比较困难。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隔阂的,即使他们有共同的爱好。
最好两条腿走路,不要把鸡蛋放在篮子里。
我不建议孤注一掷地进入茶行业。最后一站很难用茶反击。所以,在入行之前,最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以茶为副业,或者有一个能解决钱、米、油、盐问题的好老公,这样才没有后顾之忧。即使这次失败,生活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成功了,做大了,再考虑把副业变成主业也不迟。
3.不要野心勃勃,一口吃一个鸡蛋。
不要一入行就投入大量资金,各种茶叶和茶叶相关的东西。建议从小空间入手,装修可以定制,以比较单一的东西为突破口。拥挤的航道总是很容易让船掉头,即使最后不得不弃船逃生。人最容易被骑虎难下的尴尬处境拖入深渊。
4.要宽容,不要轻易评价同行的茶。
进入一个专业领域,在以专业为主体的群体中,同龄人最容易遇到。同行可能是跨茶系,也可能是同一个茶系。少说多做。所有对错的优劣自然会被观众评价。很多时候拼的不是产品,而是人,因为产品的差距可以弥补,但是人物的差距很难。所以情商很重要。如果对产品有信心,可以说服客户多尝试同行的产品,优势往往来自比较。
如果你的客户给你一个同类产品,让你看一看,或者试试。如果可以拒绝,最好拒绝,因为这种事情不适合你。你违背自己的意愿说它好,说它坏又伤人,你看起来很小气。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毫无道理。
5.从特异性开始会更容易。
刚开始的时候,不要追求大而全,尽量从一种茶开始,比同行竞争少。选择自己最熟悉、接触最多的产品,专一更专业。不要把所有的钱都赚光,那只大雁会拔毛的。茶叶或者其他不在经营范围内的产品,尽量推荐给可靠的同行,让他们自己接触。不用担心客户流失。抱团取暖,释放善意,总比独行侠强。也许回报会在下一个路口等你,即使没有回报,也没关系,因为你没有什么可要求的。不做中介,联系讨论。本来是纯粹的助人为乐,但人们的怀疑足以让人认为你从中受益。所以既然是帮忙,就放在太阳底下,大方一点。
我一开始是做红茶的,从头到尾只做红茶的生意,但是普洱平时喝的很多,所以自然有很多顾客让我做普洱茶,或者给他们买普洱茶。我想变得贪婪。吃普洱茶的利润太容易了。在巅峰时期,一年多赚七位数并不难。中间也有过心动,但最后理智战胜了贪婪,因为我从头到尾都觉得自己对普洱的了解并不比他们多,卖的容易,负责任难。
6.不要区别对待底层消费者,不要失去个性。
消费力必须强或弱。有人向你买300块茶,有人向你买3000块茶,经常会遇到。数量相差很大,所以你在给样品的时候可能会顺便区别对待,以为别人消费能力这么弱,但是你不给一些贵的茶叶样品,而是给消费能力高、消费金额大的客户。别这么现实。可能人家300块钱花了一月工资的十分之一,但那3000块钱只是收入的百分之一,要一视同仁。非草木之人,可以无情。也许300元的人更能记住你的善良。十年后,我们会再见到他。
人格是在金钱面前最容易失去的东西,但如果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到了。如果你每年买更多的茶,花更多的钱,你想要什么吗?在正常的商业交易中,你应该和你的客户保持平等的关系。他把钱换成对等的互惠产品。人不能和跪在面前的人做朋友。也许你以为你们是朋友,但在他心里,他不一定这么想。不要害怕失去客户,也不要试图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得到一小部分人的认可,就能得到比大多数人更多的回报。有了平等,从线上到线下的现实,你会发现你和客户之间没有陌生感,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因为从开始到结束,你意识到的是原来的自己,而不是伪装的自己。
7.正直。
饮茶人的诚信是我经历过的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这关系到饮茶人的整体素质。从职业生涯开始,我一直采用“免费茶样,大小包邮,先送样后送,先送后付款”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尽可能多地使用
打消对方的顾虑,缺点是极大承担了风险,并且变相提高了整体成本。但总体而言是值得的,因为想获得,肯定要先付出。多年下来,也没出现过差错,更没碰到过收到货人失踪的情况。所以诚信这件事,首先是要自己诚信在前。信誉,永远是长久往来的基石,坑一人算一个,打一枪换一地,在茶圈这个并不算大而且相对环闭圈子内,卖得了初一卖不过十五,早晚翻船。明目张胆骗的技少,最常见的手法是“货不对版”,发的茶样与货不匹配。所以假如真是诚信经营并想快速开拓市场,你完全可以给客户大胆承诺,货不对板直接退回。
8.策略
生意永远是有策略的,有些人喜欢阴谋,但很下乘,上不了台面的计两难成大器,远比不上阳谋。我入行时茶行业鼎盛,总结下来用了两种策略来打开市场。
第一种是“广撒网,多捞鱼”。通过大规模的派发样品来获取客源,这种方式很直接,但精准度低,相对的成本高,因为样品需要成本,加上是包邮,运费也需要成本,按照我们统计的100:15的成交率,所以第一单的毛利润非常低,随着重复购买率的增加而获利。
第二种是“以老带新”。样品中附带一到两款代表性老茶的样品,让人从新到老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从而增加新茶的销量。
策略的制定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比如现在,很多茶品价位高,免费样可能难以承受,所以有些采用样品付费的模式,这种也是无可厚非的。也许人家会说:“茶样都舍不得,人家凭什么买”。但可否反过来思考过:“茶样都舍不得买,人家凭什么觉得你能买”。所以买卖双方都是相对的,又是平等的。粗放式,高成本的获客方式并不一定适用每一个人,最理想的模式肯定是精准获客。
在竞争中想赢,肯定要有差异化。差异化可以是“你优,你廉,你懂,你有,你敢”等等。
9.能写或者能说,能跳脱出主视角。
很多人也许对茶恨懂,但是,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来。所以文字表达与语言表达,最好能有一种能够表达出来。你能够告诉人家,你的产品的特殊点,优越性在哪里,而不是一个苍白的好喝。好的产品是会说话,但好的产品太多了,你与别人的产品之间的优势,也许并不明显,也许很多人并无法直接感受到,多少需要一些引导或者提示。不是人人都是喝茶的高手。
喝茶的人,做茶的人,多少都有点自负。认为自己的茶总是好的,这点不稀奇。但做茶,一定要跳出自己的产品,跳出单一的茶系。视野开拓以后,对经营是有帮助的,触类旁通,对茶的理解也会越发深刻。自己独特论点的形成永远是集众之所长,去芜存青。假如你能论证你的论点,那么你比市场的所谓大师,不会差到哪里,甚至更优秀。
9.能写或者能说,能跳脱出主视角。
很多人也许对茶恨懂,但是,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来。所以文字表达与语言表达,最好能有一种能够表达出来。你能够告诉人家,你的产品的特殊点,优越性在哪里,而不是一个苍白的好喝。好的产品是会说话,但好的产品太多了,你与别人的产品之间的优势,也许并不明显,也许很多人并无法直接感受到,多少需要一些引导或者提示。不是人人都是喝茶的高手。
喝茶的人,做茶的人,多少都有点自负。认为自己的茶总是好的,这点不稀奇。但做茶,一定要跳出自己的产品,跳出单一的茶系。视野开拓以后,对经营是有帮助的,触类旁通,对茶的理解也会越发深刻。自己独特论点的形成永远是集众之所长,去芜存青。假如你能论证你的论点,那么你比市场的所谓大师,不会差到哪里,甚至更优秀。
10.坚持
开局就是王炸,反而不一定好,事物都难逃盛极而衰。绝大部分,都是慢慢往上爬的,所以最难的一段路,往往出现在前面。也不要去羡慕那些有事没事晒交易截图与对话也没多大意义,真正赚钱的,几乎都是不声不响的。你要实在羡慕,弄两个微信自己跟自己对话,自己给自己转账就是了。
没有交易,没有盈利,这与是否等着米下锅关系不大,因为谁兴冲冲遇到一盆冷水浇头上都难免灰心急躁。心态放平一些,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做下去,有时候赢的人往往是那些韧性强的。厚积薄发。
啰啰嗦嗦就暂时这些吧,有些回头再补充。最后俗套一下吧,祝诸君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