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为什么职校生都要勤工俭学(兼职)?问题本身就是方向性的。作为一个经历过并参与过这次活动的思想家,我认为应该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这里,我有三点理解:
第一,不是说每一个职校生都必须去勤工俭学,有的学校就不组织,或者是学生自愿参加;
第二,为什么有些学校却非要逼着学生去勤工俭学;
第三,对于勤工俭学,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职校生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还是参加一些勤工俭学。
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问题。
qvj2l q49k 0/62063 f 5918 da 42 e 18 E1 f 047 c 665 b 1701 /
# 2.勤工俭学没用吗?
事实上,我不认为这对勤工俭学有什么坏处。在职校呆了几十年,接触的孩子太多了。我发现职业孩子普遍比较懒,规则意识比较弱等问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回国。
第一,学生普遍存在懒散的问题,没有纪律意识,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
很少有职业学生因为缺乏大脑而学习不好。大多数学生学习失败的根本问题是一个词-
懒惰。懒得思考,懒得实践,懒得背诵,最后“积懒成愚”,什么都不懂,只好选择职业教育。因为成绩的问题,我逐渐停止了学习,无事生非,开始有旷课、逃学、上课睡觉等思想纪律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学造成的。单纯依靠教学指导和说教基本是无效的,需要更多的强制性约束才能“纠正”。就像一棵歪歪扭扭的小树,小修小剪改变不了现状,需要用结实的木棍绑在树干上,强行纠正。而勤工俭学是硬棒。
qvj2lq49k0/f4336734f81045eaa7d045f97d6b8949' />
所以,企业回来之后学生会有转变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多数学生真得有变化,他们会变得更珍惜学习,会更积极地了解升学,只为远离那个没有技术含量,单调乏味且冷冰冰的工作环境。
这就是我们要的效果,只有从他们内心深处做出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三,接触社会,体会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在学生实习以及勤工俭学中,出现最多的问题不是工作问题,而是与同事领导的沟通问题。在企业中,学生周边沟通交流的对象一下子从同学变成了成年人,他们其实不知道该怎么交流。原来对他们语气谦和的老师,变成了冷言冷语的小组长,更让他们无所适从。尤其是当他们出现了考勤问题,质量问题时,那更是急风骤雨。这样的变化,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其实说白了,学生社会经验是空白的,需要企业实践来填补。学生通过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中都是什么样的人,与这样的人该怎么打交道,这都是学习。而这些知识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只能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积累经验,感悟提升。
# 三、勤工俭学需要规范,把它放在监管的笼子里,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企业实习以及勤工俭学有利有弊,对待这项工作,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不能一味否定。针对其利益链,合理控制,保障学生利益最大化;针对勤工俭学,严格控制量与度,不挤占学生正常学习时间,不强制必须参与。更重要的是,要将学校组织的实习及勤工俭学纳入到整体管控中,对于不良企业,恶意压榨学生的企业坚决剔除。
在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利益不受影响,工作强度有保障,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实习以及勤工俭学还是有必要继续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