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的皇后于谦老师和郭德纲的郭旺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于三阳”,这里的“于三阳”指的是抽烟、喝酒、烫发。
这种说法真的不是为了艺术而发明的,真的是老师的爱好。
于老师也在综艺节目中自嘲。事实上,相声演员应该抽烟、喝酒、烫发。这是因为他抽烟越猛,站得越稳。
但是,这些爱好可以让余先生在演出现场翻车。
当时俞先生戒酒一个月,我有点贪心。正好有个好朋友要存钱,不去也不丢脸,但是去了还得喝酒。
因为那天晚上是德云社演出15周年,于先生又有一个重大活动,我向朋友建议,喝了几杯啤酒,就不喝白啤酒了。
没错,我没有白喝,但老师喝啤酒的技术绝不逊色于帮助别人。
喝了几杯啤酒后,我很兴奋。没人能阻止我。我今天只想喝。
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4点都很难喝,喝了20多瓶啤酒,老师站得很稳。
然而,郭先生这边已经崩溃了。我本来想和余先生简单说几句话,但是为了建立一个人,余先生失去了联系。当我终于联系上的时候,余先生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已经接近无意识了。
徒弟孟很快就把余老师带到了北展览馆剧场。但是,俞先生有点小麻烦,喝多了,下不了车.
没办法,徒弟们只能给他物理洗胃,不断给他矿泉水,然后吐出来。再喝再吐。谁的生命不循环!
这时演出已经开始了,预热场前的烧饼和小四刚好把原本40分钟的节目延续了一个半小时,德云社演员的技术真的深不可测。
于老师在这里终于恢复了一部分意识。在徒弟们的帮助下,她洗完澡,穿着大外套,来到了舞台上!
一个真正的勇士,喝多了敢于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然而,为什么这些观众不坐好,想吊着.
这次表演是经典的《汾河湾》段。于老师只是把经典变成了原创,声称可以帮助全世界,真的没有被覆盖。有了潜意识的支持,整个相声真的挺过来了,越来越精彩。估计换个配角直接下跪。
刚上台的余老师声音洪亮,文辞别致,只是排练时没有按照原剧本来。
演出花了将近20分钟才进入主题。多亏了郭先生的基本功,才没让余先生及时反应过来,他在演哪一部分。
随着表演,余老师体内的酒精也在蒸发。
余老师终于想起来自己想演《汾河湾》,可是一开口就变成了《汾河湾》的原版,薛变成了,刘变成了。
甚至在没有歌词的地方,余先生只是来了两段话来改变过去的羞涩面貌。
郭先生下去拿道具,上来的时候发现于先生站的姿势很搞笑,果然喝的不错。
这时后台的徒弟们已经笑疯了,难得有两位喜剧演员同台表演。
老师完全清醒的时候已经是半夜3点了。
我第一时间给郭老师打了电话,郑重道歉,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以后有演出,那天绝对不喝酒。
其实很多钢丝粉,那天我看到老师的奇怪,但是却让这部剧变得极其受欢迎。看着满头菊花的余先生,满口胡话,能配得上郭先生的包袱,真是物有所值!
然而,后来,郭德纲在采访中说,我想再说一遍《汾河湾》,而我就是那个!
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