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一枝独秀,但压力依然存在,宏观经济尚未正常化。
关注16 -24岁年轻人的就业。今年新增大学生就业规模超过900万。加上去年和前年就业人口延迟,整体就业压力比较大。
随着就业政策、企业招聘策略、居民就业心理的常态化,地方就业问题很可能演变为社会问题。
最近一位明星引发的两极化舆论争议表明,互联网社会的就业风险正在发生变化,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大学生签约率同比增长明显,但不如2019年。
虽然一季度有效工作岗位同比增长102%,但找工作并不容易。近30%的受访者在3月份提交简历后没有获得面试机会。
近两年企业对年轻人的兴趣和招聘的投入都在增加,但制造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招聘到应届毕业生。
95后、00后就业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趋势。这个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他们更不愿意将就。位置太远,收入太低。因此,大学生面临着选择难、就业难的问题。
——无忧未来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
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区别于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折中就业,其用工方式包括非标就业、零工、自主创业等依托互联网新平台的形式。
“灵活就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这也意味着,只要你有工作,赚到钱,你就会找到工作。正是这种多元化的兼职、合伙或单干形式,降低了“就业”概念的门槛,范围更广,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支持“灵活就业”,无疑有助于为失业人员、辞职人员、个体户和个体劳动者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深化群众创业创新铺平道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亮
智联对2021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截至4月中旬,8000多名受访者中只有56.9%的人选择找工作,比去年下降了18.9个百分点。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顾问王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