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 《创业英雄汇》 )
爱护水,保护和节约用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根据《中国环境报》的数据分析,如果我国供水管网漏水率能降低10%,每年可节约水资源52亿立方米,相当于370多个西湖。如何让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高效,企业家薛金山带来了他的解决方案。
【本期创业者:薛金山】
由于传统供水设备制造门槛低,缺乏标准化,质量参差不齐,市政供水管网和供水设备分布分散,人工检查困难,一旦管网漏水,不仅维修成本高,而且浪费水资源,有时还会断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水从源头输送到水龙头的整个过程中,水质安全的控制有待提高。比如一些小区水箱不能及时检测饮水安全。
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机会。针对长期困扰传统供水领域的顽疾,薛金山团队提出了“接、看、管、用好”的理念,用三年时间研发出一套从水源到水龙头的供水安全解决方案。传感器和智能终端安装在居民区的水源、水厂、供水管道和水箱中,24小时监测水位、水压和水质。同时,通过物联网,借助人工智能对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水箱进行调控,起到调节蓄水的作用,力求达到峰期不高、峰期不低的效果。通过平台的智能调控,不仅改善了水质,而且极大缓解了高峰期因水锤导致的供水能力不足、压力不足、爆管等问题。
薛金山出生在风景秀丽的重庆梁平县。2000年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他有一个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好机会。那时的薛金山,怀揣梦想,毕业后去了深圳。在深圳,他主要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电子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研发和制造,并已学习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和家庭原因,他萌生了回老家创业的想法。经过反复考察,2011年回到成都创业,进入传统供水设备研发;d、生产、运营和维护服务领域来自高科技领域。
民以食为天,水以食为天。供水安全关系千家万户,饮水安全不是一个“时间点”问题,而是一项长期工作。在水务领域浸淫10年后,薛金山团队不断创新,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在垂直领域的工业互联网道路上前行,希望让城市供水更安全,让清泉滋润人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周五22:00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张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