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姬旭
岁末年初,线下超市被巨头追杀,引发了一波关于线下商家该转向阿里还是腾讯的讨论。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阿里率先将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高辛零售(06808.HK)、银泰百货纳入自己的指挥。腾讯反应迅速,已经集齐了永辉超市、钟白集团、红旗连锁、家乐福四张王牌。
根据斑马消费的不完全统计,在中国60多家从事超级业务的上市公司中,近三分之一一直在阿里腾讯的收入下或建立合作关系,另有三分之一也被各路资本圈住。
总的来说,这些由互联网巨头编制的线下业务,大多是行业中的佼佼者。而资金流的介入无疑会加速行业的分化,另有三分之一的超市在被边缘化后会彻底退到角落。
但是,除了依靠阿里、腾讯或者其他巨头,线下超市难道没有第三条路吗?
#阿里腾讯的线下商业帝国
因为电商基因,阿里对线下业务的布局起步很早。然而,线下商业资产大规模收购的真正开始,始于对三江购物(601116)的持股。SH)2016年底。
三江购物是浙江省最大的连锁超市。阿里开始在三江购物,顺理成章。
随后,阿里将银泰商业私有化,拥有了这家百货公司的“操盘手”。2014年阿里入股银泰商业后,帮助银泰商业做了Ewu商户A(000501)的广告。SZ)并投资合肥百货(000417。SZ)通过银泰商业旗下的Xi安顺世来百货。
然后,2017年,阿里分别拿下联华超市、新华都、大润发。
在布局线下业务的过程中,阿里花了大量时间选择“目标”。据斑马消费不完全统计,王府井、百达集团、杭州白洁等至少10家超市与阿里有过“绯闻”。
收购后,系统中的所有伙伴都应该遵循阿里的玩法。
在行业方面,阿里类似苹果,而腾讯是类似安卓的开放生态系统。
腾讯被视为布局线下业务的野心,这只是过去几个月的事情。
此前,腾讯的JD.COM投资永辉超市,与沃尔玛联手。直到为钟白集团和红旗连锁做广告的永辉声称获得了腾讯的投资,人们才在投资线下业务这件事上把腾讯比作阿里。
阿里腾讯投资线下业务的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
近年来电商增长趋势下滑,成本高。与线下商业相比,电商的优势不再,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是“新零售”的保障之一。就资产配置而言,互联网巨头需要线下商业资产来对冲互联网资产可能出现的泡沫。正巧,线下商业资产的价格近几年降了不少。
#各种资本相遇。
斑马的消费发现,除了阿里和腾讯,各路资本都跟风网购,形成了几个流派,其中M & ampa在业内依然是主流。
吴梅商业(01025。HK,已退市),北京第一家综合超市的创始人,控制了宁夏新华百货,也在准备参与重庆百货的增资。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准备入股物美商业,出价10亿美元,物美出价15亿美元,最后还是输了。
此外,还有大业务部、茅野部和扎尔部。“湖北首富”阎志的Zall集团(02098.HK),其主要资产是武汉的线下批发市场“汉口北”。近年来,阎志和Zall Holdings张贴了武汉当地国有企业尚超汉商集团(600774)的海报。SH),离控股权只有一步之遥。
此外,投资集团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往往是为线下业务布局的。复星使用豫园股份(600655。SH)来包装它的“幸福资产”(其实主要是房地产)。目前,走在前列的HNA手握Xi安民生D的母公司供销集
当然,在前两年的标语牌浪潮中,股价低迷的尚超板块也成为各大金融“黑马”的竞争目标,安邦标语牌大商股份与欧亚集团、国华人寿保险标语牌新世界、绿地金融控股投资武汉上中、前海人寿保险标语牌合肥百货、南宁百货。
说起南宁百货,由于业绩低迷,成为了空壳资源,很多资本猎人都在争夺南宁百货的控股权。
#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2017年,阿里和腾讯都在拜访各种线下商业巨头,寻求资本或商业合作。
机会,没被盯上说明不够优秀。不过,这句大实话一竿子打倒了20多家处在话题边缘的线下老牌商超――没人投资、没有合作、甚至连绯闻都不曾有过。
这能怪阿里或腾讯吗?不能。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阿里和腾讯序列中的线下商超,都是行业中的翘楚。
超市板块,阿里有大润发和联华这“大卖场+小超市”的王牌组合,百货板块有银泰百货和鄂武商A。鄂武商A可以说是A股业绩最好的百货公司。
腾讯的重点集中在超市板块,沃尔玛+家乐福+永辉超市,这样的组合就足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何况还有中百集团和红旗连锁两个区域老大。
反观那些寂寞的难兄难弟,除了几家新上市没办法转手的,其他基本上都是业绩较差的线下商业。
超市板块业绩倒数的人人乐,百货板块业绩倒数的上海九百、津劝业等,都在此列。
商超本就是不怎么赚钱的生意,在行业资本运作最汹涌的时候都没能掀起点浪花,那么后面,也就没什么运作的空间了。
好一点的,像安德利(603031.SH),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差一点的,只能像昆百大A(000560.SZ)那样卖壳了。
当然了,这其中还真有些特殊情况。斑马消费发现,阿里和腾讯投资或合作的线下商超中,商业云集的北京一家都没有,不知道这是不是纯粹的巧合。
# 新常态下的商超观察⑦
1. 中百集团卖楼、卖地、卖银行
2. 民营资本围猎武汉国营商超
3. 昆百大只剩一副躯壳?
4. 传统超市断臂求生
5. 永辉超市大肆收购扩张商业版图
6. 重庆百货自救措施遭遇一连串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