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宝鸡至成都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新中国电气化铁路设计和改造的重要试验。从这里开始,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开启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进程,成功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低吨位到重载、从普速到高速的创新之路。
从1954年立项到1975年7月1日全线改造完成,宝鸡至成都铁路实现电气化用了20多年。因为是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没有可复制的样本,所以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也为我国铁路电气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全线电气化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段实现的。当时我们打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我们不仅克服了许多困难,还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系列新设备和器材。从设计初期到全线建成,我国电气化铁路的探索也不断深化。
宝成电气化铁路的建成,拉开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序幕。此后,随着祖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电气化铁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京秦线、大秦线、哈大线应运而生。
最让我开心的是,宝鸡至成都铁路作为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退出历史舞台。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一辆电力机车拖运1500吨货物,再到20世纪90年代宝成铁路四川段启动自动闭塞工程,显著提高了列车通过率,宝成二线开通,实现了宝成复线列车可上可下,大大改善了运输能力不足的窘境。如今,同区域西成高铁线路的开通,释放了宝成铁路更大的货运能力。除了国内的货物运输,一系列来自中欧的列车就像“铁驼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穿越宝成铁路,穿越秦岭,出川越境,向远方延伸。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宝成铁路电气化建设运营参与人,原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绵阳供电段工程师崔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