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学生辍学创业,大学退学创业

北京大学是中国百年名校。无数学生梦想进入这个神圣的殿堂学习。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在学习一年后主动辍学。

这个学生就是著名的神童作家刘绍棠。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现在我们说有些人从出生就自带天赋,属于“天道酬勤”。刘绍棠就是这样一个人。

虽然他的父母是受过很少教育的农民,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他的文学天赋。他的母亲给他唱了一首歌谣,他很快就记住了,他可以生动地告诉他的朋友。10岁那年,他去通州模范小学读小学高年级。他第一次写散文的时候,写了一篇《西海子游记》的长文,里面写满了五卷的散文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我13岁的时候,别的同学连作文都没写,刘绍棠却在《北京新民报》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14岁时,刘绍棠正式发表了一篇千言万语的短篇小说《蔡桂枝》。15岁那年,刘绍棠初中毕业前,河北省文联竟然把他调到《河北文艺》编辑部当编辑。17岁的时候,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刘绍棠还在上高三,他的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入选了高二语文课本.

让人羡慕又讨厌的是,刘绍棠不仅文学才华横溢,还是一位“学者”。

当他在写文学的时候,他没有影响他的作业。相反,刘绍棠的学习成绩,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顶尖水平。正因为如此,1954年,18岁的刘绍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时高校没有扩招,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北大的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在大学仅仅一年后,刘绍棠就主动申请退学。据刘绍棠的妻子曾彩梅说,他辍学的原因是:“当时学校里有很多规章制度,强调集体生活,强迫集体跳舞。刘绍棠不习惯。”此外,刘绍棠发现中文系的很多课程都没有帮助他写小说。毕竟中文系不是以培养作家为目标的。

事实上,刘绍棠从北大退学的深层次原因是他想全职从事文学创作来赚取稿费。

刘绍棠的家庭太穷了。为了养家糊口,刘绍棠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工作的想法,但是因为太年轻,他不得不回到学校。刘绍棠一边写作一边学习。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可以收到各种稿费,可以用来补贴家用,减轻父母的负担。

1951年8月,刘绍棠将两部小说《完秋》1《暑伏》寄给《文学周刊》《天津日报》。在给编辑的信中,刘绍棠非常直白地说:“请看看能否寄出去。如果能发,请赶紧把货款发过来。”当时《天津日报》《文学周刊》的主编是著名作家孙犁先生。孙俪非常欣赏刘绍棠的才华,安排在9月和10月发表文章。

第一篇文章《完秋》发表后,刘绍棠收到稿费26万元(SGD 26元)。26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工人两个月的生活费。

刘绍棠在尝到稿费的甜头后,并不想放弃文学创作。20世纪50年代,刘绍棠创作了大量以故乡和乡村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在国内重要文学期刊上发表并获奖,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冉冉。湖北诗人严明称他为“神童”。“神童作家”的说法不胫而走。

这些小说作品给刘绍棠带来了丰厚的稿费收入。

1953年6月,刘绍棠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稿费和稿费收入1800多元,相当于一个中层干部三年的工资。

1955年3月,刘绍棠出版了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稿费和版税收入2000元,相当于

1955年10月,刘绍棠发表第三部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稿费和版税收入5000多元,相当于一个中层干部9年的工资。

1956年4月,刘绍棠发表第四部中篇小说《夏天》,稿费和版税收入8000元,相当于一个中层干部13年的工资。

凭借这四部小说,刘绍棠总共赚了大约1.7万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刘绍棠拿出一部分买了房子:“当时价格便宜,一斤羊肉4毛钱多,一斤猪肉6毛钱。我买了一套房子,五套房子,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堆房,还有五棵枣树和五棵槐树。只花了2000元,加上私下涨价500元,只花了2500元。”

刘绍棠的这套房子位于西城区富友街光明胡同45号。这是一个三合一的小院子。没有北房,南三房为主房。在这里,刘绍棠创作了11部小说,许多短篇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如《地火》1010101010101010101《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