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钟阅读]让痛无处安放,或者活下去,――路遥 《平凡的世界》 印象乱谈
原文:朱翠霞今天晚上8点
让痛无处安放,或者活下去
――路遥 《平凡的世界》 印象乱谈
闲暇难得的时候,自然要充分放松自己。听音乐是一种方式,走路是一种方式,读书也是一种方式。不过最近感觉不太舒服,喜欢翻看一些视频和声音。刚刚看了一个节目《一路书香》,里面刚好提到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我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看,然后又想起了什么。
路遥是1973年上的大学,我第一次进入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完全迷茫。路遥于1992年去世。那时候,我刚进大学不久。因为他的死,我在同学的影响下开始读《平凡的世界》。路遥死时42岁。我曾经到了这个年纪。这次因为看了这样一个关于路遥的节目,觉得应该写点什么。
1992年,我20岁,来自农村。我仍然觉得迷失在外面的世界里。我以前看得最多的小说是金庸和琼瑶的,都是童话世界。金庸武侠的柔软和琼瑶的爱情就像两个世界,让我不知所措。遇到《平凡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现实:江湖上没有侠客的力量,没有痴情男女的生死纠缠。生活就这样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原来普通人的生活也能以如此史诗般的方式铺开,让我情不自禁。
我似乎不记得小说的具体情节,只记得质朴的语言,只记得年轻人的迷茫,探索世界的痛苦,新旧观念的冲突,尤其是爱情的煎熬。20年前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其实读的只是痛苦,却无法摆脱那种痛苦的感觉。虽然结尾的主人公似乎摆脱了各种不幸,重新开始了自信的生活,但他总觉得这不是真的。最终,面对那些话,我几次含着泪忍着心里的绞痛,我已经忘记了,但心痛的感觉还在。以至于看了一遍就不敢再捡起来。
那种心痛也发生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尤其是读到黛玉气死的时候,剩下的我都舍不得读。后来在大学图书馆看到了《红楼梦》的各种续集,我都疯狂地看,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但我设法减轻了一点痛苦。
后来看艾米的《山楂树之恋》的时候,突然想到《平凡的世界》里似曾相识的感觉,老三和静秋之间美好的爱情。在我的感觉里,这似乎是孙少平和田小霞爱情的翻版——美好却又无法逃避的悲剧结局。
其实回头看,最让人难忘的作品往往都是悲剧,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比如中国民间故事,最受欢迎的四个民间故事,《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都是悲剧。
然而,作为一个读者,充其量只是一个更投入的旁观者,他已经受了这么多苦。作为一个作家自己,一旦牵扯进来,怎么可能不伤到自己?所以后来想到路遥英年早逝,我能想到的是,我怕真诚善良的路遥深陷其中,心中的痛苦无处安放,导致身心极度疲劳。如果中间有什么调整,让他的痛经经常有释放的地方,那么一切可能都不一样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如此。《山楂树之恋》的作者艾米的语言风格不同,结局是痛苦的,但艾米的语言显然比姚橹的曹雪芹的语言更活泼开朗。也许她的性格和生活环境终究是不同的。
所以平时忙一段时间,有闲暇的时候,我宁愿看几部喜剧结局的热门小说,比如现在年轻人写的《穿越重生》。不管是喜剧悲剧,这些书的语言往往幽默欢快,很多还会在后面加上一些“饭外”之类的补品,让我积蓄的痛苦或快乐都得不到缓解,还能得到适当的安置,真的很棒。
人心,但总体感觉终归还是不如名家名作有韵味,看过也就忘了。后来读一些名家的作品,往往要先了解了前因后果才看。而莫言的作品,其中的笔调虽然也朴质凝重,但莫作家终究借用了一些魔幻手法,譬如《生死疲劳》中一个白手起家自食其力的地主含冤而死,他便让那个灵魂历经几世牲畜道轮回,最后把冤魂的戾气消磨殆尽了才让他转世为人,读的人自然也就一笑而过。而让莫大作家获诺贝尔奖的《蛙》,则是让那些早早胎死腹中的生命托身于青蛙于泥偶,终归报应不爽,倒也给人一些希望。也像鲁迅的小说《药》中的夏瑜死去后的坟墓上,被作者添上了一个花环,也让如我这样容易郁结的人能够悄悄长舒一口气了。
《平凡的世界》终究是不平凡的,那是路遥用他的生命写成的作品,更多的读者还是读出了其中的温暖和鼓舞,比如“黄土高原告诉我们的第一个声音就是想办法活下去”,比如“有种从石头中挣扎出的韧性”,从而使得一部作品影响了好几代的人。其实年前我就已经找出了那本旧书准备再读,可是仍心有余悸,再加上闲暇不多,便搁置到了现在。今天一想,二十多年过去了,毕竟有所历练,心态也应该有所不同,起码我的承受能力应该强大了一些,所以为了下次不再像这样胡言乱语,还是再去好好读读罢。
_“晚上八点特约作者_
_衢州市杜泽中学教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