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跟随”,每天写2篇职场文章陪伴你成长。
# 02
我支持蛋蛋,还有一个原因,他是一个心里有数的人。
丹丹说,他们工厂很有竞争力,现在查环保,而且他们各种证件齐全,不会影响生产。他也开拓了很多新客户,明年可以去另一条生产线。
鸡蛋第一年创业,因为有之前的行业经验,有客户,不完全陌生,和合作伙伴合作到位,所以做得很好,赚了很多钱。
他们制造防水油布并出口到国外。鸡蛋的合伙人,深耕这个行业多年,负责生产;我的弟弟丹丹,擅长销售和管理,主要管理客户,给员工士气。
他们合作得很好,很快订单就不能完成了。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各种各样的客户r
他对母亲说:“在外面受委屈也没什么,被客户说上几句就行了。人只要列个清单,说再多好话又有什么?”
我父亲、我哥哥和我都是有自己骄傲的坚强的人,但我们三个都是做生意的好手,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就能过关。
程中的艰辛都不会在意,抓住实惠更重要。蛋蛋在人际交往上,还有一个大优点,他非常细心
,总能觉察到对方的真正的需求,哪怕一个微小的生活习惯。一起吃过一顿饭,蛋蛋都能够根据对方动筷子的多少,判断他喜欢哪个菜,再接触,肯定会按照对方的喜好安排。
客户家里遇到什么事情,蛋蛋会当成自己的事情处理,真心地付出,加上做事情靠谱,和他合作过的客户,总是愿意把生意给他。
# 03
蛋蛋没有读大学,职场之路走得艰辛很多,用了10年的时间,做成现在并不容易。
蛋蛋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在国内前三的电器公司做销售,卖开关、插排等,从基层做起,几乎每天都在跑市场。
他去东北开拓新市场,一年跑坏了5双皮鞋,用了大概5年的时间,做到了某大区的总监。
蛋蛋是那种很执着的人,其实他们的自由度相对比较大,但他还是每天早晨起来,一家家去拜访客户、留名片,有点意向的,他就不走,不管人家是否理他,他都笑着和人家聊天。
他的付出有了回报,我很欣赏他这股劲。不过我感觉他选错行业了,他打交道的客户,都是40多岁的土老板,很擅长酒桌文化,这群人都是从底层一点点做起,做生意头脑很精明。
蛋蛋一开始还容易被他们忽悠,但他年轻,学习能力强,很快就知道如何打太极了,比如酒桌上,一看不对头,就装睡,什么话也不讲。
这样的他,我感觉有点油腻了。我建议他多读点书,给他寄了一堆书,他倒都看下去了,还尝试写了不少文章。
后来,他想转行,结果不太顺利。我建议他来上海,换一个环境,在上海,他适应得很辛苦,换了一套行为准则,也从喝酒变成了喝茶。
不过他很开心,斗志回来了。
我给他推荐的一份销售工作,和他原来行业有点关系,但是做物联网,很多专业名词都是英文,他用手机一个个查单词,英语一直是他的短板,那种痛苦一度让他怀疑自己。
他内心里,也不开心,毕竟这份工作,朋友看我面子给他的,他就很着急做出成绩。
那会,我远没有现在成熟,正是事业起步阶段,同理心也少很多,在我眼中,困难克服不了,就是不努力。
在上海不到2年,蛋蛋决定离开上海,回老家。回去后,蛋蛋事业跌到谷底。
如果当年不离开大公司,他需要自考一个本科,才能从大区总监的职位升上去,年薪百万以上,有大公司的光环也特别好。这样看来,在大公司,销售门槛算最低的,但要靠硬实力证明自己。
用他的话,当年年轻气盛,在职场很快取得成绩,以为自己可以一直做这么好,但现实给了他一记耳光。
如果他重回原来的行业,需要重新开始,要从基层干,毕竟市场环境改变了。当初一起的同事,很多都是大区总监了,他不愿意回去。
剩下一条路,他想创业,但不知道做什么,也没有启动资金。
恰好,他遇到了一个机会,有一个熟人,有很多公司,其中有一个工厂,投入了不少钱,快倒闭了,蛋蛋曾去过他们公司,提过一些建议,他觉得很有用,就让蛋蛋过去帮他管理,相当于职业经理人。
没有更好的选择,蛋蛋去了,从和土老板打交道,又在上海混了一圈,改成和工人打交道了。
蛋蛋读书时,就是小孩头,是学校里有名的混混,他没有用什么现代管理方法,就用土办法,“跟着我混,有肉吃。”这些人很吃他这一套,干活特别给力。
这家公司做得半死不活,蛋蛋去了,拉业务,整理内部管理,让公司走向正轨了,有了很多主动权。以前经常拖欠工人工资,他和老板谈,工资必须按时发。还给工厂3年没有涨工资的技术人员涨了工资。
也就是那时,为了跑业务方便,蛋蛋首付了一辆20多万的车,2年,开了8万多公里。
本来他也想认命的就在工厂做2年管理人员,等有了资本,投点钱,看看能不能和老板一起做更大。
看到工厂赚钱了,小股东想要接手,害怕时间久了,工厂就成蛋蛋的了。
其实,蛋蛋也能够占据主动权,但想着没有意思。如果一直帮着别人管理工厂,工资无非是1万和2万的区别,年终奖无非3万,5万的区别,还要被质疑,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他不想认命,决定寻找新的机会。这一年管理工厂的过程中,蛋蛋成长很快,他发现很多传统制造业升级,有很多机会,而在里面的人,缺乏新的思路,这些他有。
蛋蛋决定还是找传统制造业,他比较熟悉,但希望有一些机会,就选择了现在的行业,相当于代工,赚取加工费,薄利多销。
# 04
然后,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摸清楚这个行业,这一年他帮着一个老板把第二家工厂做起来了。
说起来又是另一个坑,这个老板人挺好的,也答应第二家工厂和蛋蛋分成,蛋蛋也希望跟着一起干。
老板非常有想法,也想做好,但立场不坚定,听老婆的。
老板老婆,事业做得更好,非常精明,安插了一个会计在工厂,老板娘的亲信,一直干预蛋蛋的管理,否定他的运营思路。而老板老婆听会计添油加醋,经常下达错误的指令,公司都快运营不下去了。
会计有时发票开错,把客户都快气死了,货款方面不及时给,问题不断,害得蛋蛋天天跟在后面擦屁股。
蛋蛋去找老板和老板娘说这件事,老板娘对蛋蛋说:“我知道你能力强,人也聪明,又年轻,可是我们信任她(会计)呀,她的问题我都知道。”
这种不信任很伤人,上一家公司的问题同样出现了。 蛋蛋到底年轻,太想把事情做好,不懂得藏拙,让人忌惮。
这时候,车间主任,觉得在这个行业多年,要么自己干吧,就问蛋蛋,要不一起做?
蛋蛋本来就打算创业,就把手上所有钱投进去,两个人开始做了。
这个行业比较有潜力,他们客户都做不过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目前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分红,蛋蛋和管生产的股东,每个月可以拿1万多块钱的工资,剩下的年底分红。
他们公司的流水不错,但传统加工行业成本高,利润薄,除去成本,分红到手也就40多万。
这意味着,他这一年就赚了这辆车钱。
# 05
蛋蛋骨子里要强,也脆弱。 他曾和我说过,如果读了大学,是不是起点会高一些?他也觉得当年转行的决定,太过冲动。
有一天深夜,蛋蛋对我说:“姐,其实,我非常喜欢上海,现在我回不去,但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去。”
他几乎很少叫我姐,我俩年龄太相近,他说自己有规划,先做好现在的事业,下套房子,他正在研究购房条件,想买在青岛,人生总要往前走,不是吗?
大概29岁,有车、有房、有事业,算是对他青春的证明吧。
这一路走来,很苦呢。 但所有经历,不妥协时,都会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