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征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美元用于热搜,使得大学教育基金会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根据CNET的粗略统计,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实力在过去五年里至少翻了一番,总规模超过200亿元,并且还在高速增长。
在海外,名校捐赠基金是VC/PE的重要赞助人,被认为是最好的LP之一。中国大学的教育基金会起步较晚,过去不被认为是值得关注的LP团体。然而,随着中国名校的教育基础越来越丰富,他们对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趣也越来越大。正在努力筹集资金的GP,不妨深挖这个富矿。
向名校捐款成富豪风尚,大额捐赠频刷纪录
近年来,商业巨头向名校或母校进行巨额捐赠逐渐成为“新风尚”,各大名校频频刷新最大捐赠纪录。
2016年,博恩集团董事长熊心祥向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捐赠10.3亿元,创下该校单笔捐赠纪录,也创下中国高校单笔捐赠新纪录。
2017年,上海穗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这是浙江大学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也创下了中国高校单笔捐赠的新纪录。
2017年,集团创始人刘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现金,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建校以来最大单笔社会捐赠。随后,高淳创始人章雷也向全国人大捐款3亿元。
2018年,李彦宏、马东敏分别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元、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捐赠1亿元,创下两校建校以来单笔捐赠的新纪录。
2020年,万科企业股票资产管理中心向清华大学捐赠万科公司2亿股,当时市值超过50亿元,创下国内高校基金会单笔捐赠的新纪录。
2021年3月,中公教育集团董事长李永新向北京大学捐赠10亿元,创下北京大学个人捐赠新纪录。
名牌大学盛产企业家或资本大佬,捐钱给母校不仅仅是对母校教育的奖励,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据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统计,教育是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的第一大方向,约占捐赠总额的50%。大多数企业家都非常乐意向母校捐赠现金或设立特殊教育基金。特别是每隔十天五天的名校校庆年,往往是校友给母校送礼的捐赠年。此外,名牌大学还可以吸引非校友企业和企业家的捐赠。比如碧桂园、融创等房地产企业向清华捐赠了10多亿元。万科向清华捐赠了50多亿元,王石和于亮都没有从清华毕业。
我国高校的教育基金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大多成立于2005年以后。在规模上,中国名校的捐赠资金与欧美名校的捐赠资金存在巨大差距。然而,随着近年来持续的巨额捐赠,我国大学基金会的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并开始具备相当的资金实力。
根据各基金会公开披露的报告,2019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育基金会资产已经超过50亿元,令其他大学羡慕不已。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紧随其后,资产达31亿元。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教育基金会超过5亿元(以上为不完全名单)。
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资产规模,单位:亿元
虽然与欧美名校相比,e
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收入,单位:亿元
正在崛起的新金主,近半资金投向PE/VC
由于一般规模较小,大部分捐赠都是限制捐赠等。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过去不注重投资。捐赠资金大部分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存在账户中,少量投资以短期投资和债务投资为主,很少参与流动性低、风险高的长期投资和股权投资。
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随着资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中国的大学基金会开始效仿欧美的老牌捐赠基金,加强投资工作,以保持和增加基金的价值。耶鲁大学董事会成员章雷曾带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一行参观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投资办公室,并拜访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提芬逊。
在欧美大学制度下,捐赠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名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例如,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现在是耶鲁大学最大的收入来源。据估计,耶鲁大学2021财年预算收入的35%将来自捐赠基金,金额达15亿美元。要持续为大学运营提供资金支持,要求捐赠基金能够获得稳定良好的投资回报。
在美国,大卫史提芬逊的耶鲁捐赠基金是长期收益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标志性策略是长期配置VC/PE基金。20世纪80年代,美国PE行业刚刚起步,耶鲁捐赠基金是KKR最早的基金中的LP。
不过,与这位同行相比,近年来中国顶级名校的教育基金会对股权投资的热衷还要更甚一筹。规模较大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教育基金会都对股权投资表现出浓厚兴趣。根据各基金年报,从2014年到2019年的5年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长期股权投资规模从24.2亿元增长至56.7亿元,增长了134%;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从1.3亿元增长至32亿元,增长了2361%;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在2014年还没有涉足股权投资,在2019年长期股权投资规模为2.2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两只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校教育基金会,已经把半数资金投向了PE或VC基金。截至2019年末,长期股权投资占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资产总额的60.4%,这一数字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则为资产总额的49.4%。这样的配置比例远远高于欧美高校捐赠基金的水平,作为标杆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也仅在这一板块配置了21.1%(截至2019年6月)。
应该指出的是,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外,其他名校教育基金会在股权投资板块的配置比例依然不高。在顶级名校的示范效应下,再加上捐赠资金规模猛增客观上带来投资需求,其他的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跟进值得期待。
对VC/PE来说,名牌大学教育基金会是不可多得的优质LP。它们不仅是专业、可靠的资金提供者,名校的光环加持对GP品牌也大有裨益。当然,要拿到它们的出资也绝非易事。
名校挑GP:第一选老牌,第二选校友
据工商信息和中基协备案信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目前已投资40余只VC/PE基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已投资20多只VC/PE基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也已投资3只VC/PE基金。翻开这些基金名单可以发现,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有校产的GP,例如清华的启迪系、银杏系,北大的方正系。
第二类是老牌大机构。典型代表是堪称“大学基金收割机”的鼎晖,旗下多只基金获得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教育基金会出资。以“中高收益、中低风险”为卖点的夹层基金天津鼎晖稳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获得了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2亿元出资,获得了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1.6亿元的出资。此外,高瓴、红杉、赛富、中信建投等GP都有一期或多期基金获得过名校教育基金会出资。
拿到名校教育基金会出资的老牌GP(部分)
第三类是有校友背景的机构。名校教育基金会特别倚重校友网络,在它们的投资组合中由校友创办的机构占据了相当的席位。当然,它们当中既有市场上的老牌头部机构,也有成立时间并不长的黑马基金。
有校友背景的GP(部分)
这些名校教育基金会青睐老牌机构、重视校友资源并不令人意外。“二八定律”之下,优秀的GP在一级市场只是少数,要筛选出它们并非易事。在美国,大卫·史蒂文森本人就非常不鼓励其他大学捐赠基金盲目效仿耶鲁去投资VC/PE。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一书中,大卫·史蒂文森直言VC/PE基金的整体回报率并不高,因为能够为LP带来超额回报的GP只是很一小部分。
在国内,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规模还偏小,尚不足以支持搭建一只可以比肩欧美名校投资办公室的专业投资团队,选择老牌机构、校友机构不失为可行的办法。实际上,开展VC/PE基金投资最早、规模最大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已经开始有所突破,投资了部分校友背景并不明显的新生代VC。
中国名校教育基金会与欧美名校捐赠基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欧美名校的捐赠基金一般而言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而中国名校在财务上并不倚重教育基金会的投资收益。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名校教育基金会对VC/PE基金抱有更高的热情,因为股权投资能够与支持高校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联动结合起来,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随着时间推移,相信中国的名校基金会也将在VC/PE市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