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一样的知识积累和社会认知,思维方式也会随着一起改变。
1999年,我22岁的时候,向父母借了3000元开了一家电器修理店。一年多后,我和别人打了起来。商店被砸了,我没有赚到钱。我在家里很困惑。我睡了一整天,想了一整天。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发展方向,那就是做一个肉类供应商。
我是从头到尾都有想清楚的
当时我们农村的猪肉价格是4.5元一斤。城里猪肉价格5元,我们家离市区大概18公里。当时我们农村都忍不住养猪,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
于是,我就想,去城里找饭店、餐厅、食堂之类的,跟他们老板谈,给他们供应猪肉,价格比自己买的低10%以上,也就是4.5元以下。在这些地方,每天,他们都要去菜市场买肉。相比蔬菜,猪肉成本相对较大,肉类价格也在5元左右。一个地级市的商户这么多,我只需要找一两个商户同意合作,然后
这样,如果我把进价从4.5元以4.5元或4.2元的价格发给商家,我每天不仅会赚钱,还会赔钱或白干。没关系!我一直在找商家。当商家的量达到每天一头猪的水平,我和屠夫就有了讨价还价的空间,我们一斤可以拿到四块钱甚至更少。另一方面,因为肉的价格比自己买的便宜,肉又新鲜又质量好,他会一直配合。
当我的顾客一天需要两三头以上的猪时,我会找几个屠夫谈,而且是那种生意不好的猪肉摊,讨价还价的空间会比较大。他们买的猪都是一窝一窝的,只需要按照我要求的重量在家里打包就可以了。他们在其他时间仍然可以卖摊位,这相当于一大笔收入。只要有利润,他们愿意合作。但我至少要有两三个屠夫来供应。不是一个屠夫供应不上,而是担心屠夫漫天要价会突然断供。我实际上是在利用这些屠夫作为我的工人。这时,作为中间人,我开始盈利。
当我的客户每天需要十头猪的时候,我会找一个农村稍微大一点的农民,找十个农民,告诉他们不要把猪卖给猪贩子,而是在家里杀猪,把肉和猪副产品卖给我,送到我指定的地方,这样农民即使卖的价格比市场低,也比猪贩子赚得多,而且愿意合作。然后我可以招一些亲戚买一些二手三轮车送过去。我认为这种情况可以在一年内实现。那我就找一两个亲戚或者朋友跟他合伙开个农场。三五年后,我可以开一家肉类公司。当时我也详细计算了各种明细账目,去市场和市区做了一段时间的调研。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就和父母商量了一下。我计划4.5收猪肉,然后4.5或者4.2给酒店。我需要校长。我希望他们能借我几千块钱做猪肉生意。结果被父母骂了一顿,说我学习笨,做了这么明显的亏,简直是家里的害群之马。他们把我赶出去了。
这次事件后,我以为要靠自己积累原始资本,于是去了广东工作。工作了两三年,攒了点钱回来。父母拒绝我回来,说那里的工资比家里高很多,回来也找不到工资这么高的东西。我吸取了教训,不听他们的,偷偷溜了回来。我在城里租了房子,没敢回家,回家找了个建材厂当实验技术员。工资确实不高,但我发现这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暴利,市场不成熟,没有竞争对手。所以我特意了解了研发;工厂产品的d技术和生产技术,还刻意结识了各部门的同事,以及送货司机和送货司机。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我摸清了开工厂的大部分情况。于是我把工厂的两个好同事叫去做本职工作,然后辞了职一起开厂。这位家长不知道。我怕他们再拦着我,说是我胡思乱想,开工厂是我自己的积蓄,还向朋友借了一点钱。除了第一年亏损,接下来几年的业务稳步增长。2006年,我开始买房。事实上,我可以一次支付三套房,但我有一个好主意。我计划把他们搬到城里,在那个街区买三套房。结果被父母骂了一顿,说他们家里盖的两层楼,等他们死了就归我了。我公公婆婆家没有儿子。他们死后,房子也是我的。你现在在城里买套房子就够了。你能住在几个地方?你能慢慢花钱吗?如果你有钱,你会四处游荡。乍一看,你会是家里的害群之马。
这是父母的认知。后来,钱没有买房子,就放在银子里了
行睡大觉我心有不甘,于是转到股市和期货市场(我2001年就开户小打小闹炒股了),也曾辉煌一时,但2008年亏得一踏糊涂,觉得这样真的会败光,于是不顾父母反对,把剩下的现金全买了房,现在房子都翻好几倍了,后来赚钱也陆陆续续买了房。我有什么打算也不跟父母商量了,因为我觉得以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背景,以及他们的认知,他们的建议会阻碍我的发展,他们一直停留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模式,跟下一代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各位朋友是否也被父母辈的善意的思想给坑过?